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教育部:加速推動十二年國教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台灣負責教改執行的教育部昨日指出,十年教改在師資專業提升、升學評量、課程鬆綁、家長參與等方面均已有長足進步,教改下一階段,希望能做到社會觀念改革,唯有建立多元社會價值觀,教育改革才能完全落實成功。

針對家長團體呼籲推動「十二年國教」降低學生升學壓力,中教司長陳益興指出,教育部將加速規劃十二年國教,朝向「免費但不強制」方向推動,期望能更有效減輕國中生升學壓力。

台灣教育部主秘吳財順坦承,學生升學壓力的確還是存在,但壓力大多來自社會固有的價值觀念,台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仍深深烙印人心,未來必須整合教師、家長、學生甚至社區、社會一起努力,建立更多元社會價值觀,才能紓解學生壓力。

教育部更指出,十年教改已經讓台灣的教育環境,優於許多亞洲國家,國中小教育生態有明顯改變,例如在「教育權力」方面,陸續完成國民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落實將教育權力下放;在「課程」方面,則已經不再強調死背記憶等。

人本基金會:僵化教育確有改善

人本教育基金會指出,教改有沒有成功,不能只看學生壓力有無減輕,十年教改確實改變許多傳統僵化的教育模式,教學回到學校本位、課程鬆綁、升學也由一元變成多元,但遺憾的是許多人的觀念還沒有落實改變,例如師資的培訓還沒有隨時代提升,社會對升學的價值觀念也還沒有改變,還有努力空間。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沒有選對項目落實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慧英指出,她不認為教改推動後,學生壓力增加,但教改推動十年來,學生壓力沒有減輕是事實,但學生壓力的來源,大多是來自老師與家長;如果當初推動教改能納入十二年國民教育,或許學生壓力的問題不會這麼大,因此該道歉的是行政院,教改政策沒有選對項目落實。

蕭慧英說,未來推動教改最重要的事,是進一步推動十二年國教,期待教改委員會及政府能有所堅持,將力氣用在對的地方。

全教會:教改須更細膩規劃

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呼籲,教改的問題不是道歉就可以解決,而須提出具體行動加以修正,未來教改須有更具體細膩的規劃,不能一古腦兒地蠻幹。

全教會副理事長楊秀碧指出,教改的大方向其實值得肯定,只是過去政策的擬定,缺乏與基層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的溝通,基層對教改政策認識不足當然不能配合,而且許多政策對錯或黑白太過簡化,師範與非師範體系也產生對立,教改推動當然阻力會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