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石岩:從反叛中學習成長

鄭石岩
【字號】    
   標籤: tags: ,

通常這個階段孩子反叛性較強,容易和父母起衝突。為什麼會產生衝突呢?我認為這是上蒼的傑作,如果孩子在這段時期沒有叛逆的行為,就沒有機會自己作主,沒有機會建立未來的方向,慢慢會變成父母的一部分。可是孩子必須要、也終究將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他必須赴自己的路,必須要能獨立判斷,獨自應付種種挑戰,所以健康的自我認同是很重要的。

這個時,他開始要有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你要影響他填寫升學志願,他會說:「我才不要跟你走同一條路,我準備當醫生。」妳說:「這道菜好吃。」他會說:「才不好吃呢!我都吃膩了。」這時候爸爸開口說:「怎麼對媽媽講這種話呢?」他會說:「為什麼不能講?你們總是不讓我講話,我講這樣也不行嗎?」爸爸再補一句:「你閉嘴!」衝突就開始了。其實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你不能勉強他一定要服從你的看法或做法。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對孩子有所了解,去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想以及這麼做。

通常越早叛逆的孩子叛逆的期間會越長,較晚叛逆的孩子叛逆期間會縮短。不過不管時間長短,你對叛逆這件事,要有把握時機和積極應用的準備。你要認清,要是孩子不會跟你辯一辯,有時候持反對意見,那他怎麼去拒絕一件不該做的事?如果他沒有自己的看法,那怎麼去面對模擬兩可的事件?如果不能獨立思考,又怎麼能抗拒誘惑?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層,慢慢會有這樣的表現,那是一種自然的反應,所以你不要難過,也不要因為他頂撞你,就認定他是衝著你來的,你應該暗自歡喜,孩子已經到了自我重整的階段。所以千萬不要罵他,越是罵,越會起衝突,他的反叛期就會不斷的拉長。

當你的孩子說:「你們都說待人要客氣,要有一定的規範。這只在我們家,別人家都不是,你那套規矩不管用!」你會覺得這個孩子瘋了,怎麼講這種話。可是你千萬不要馬上回應,他自己就會想:我講的對不對?這時,最怕的是父母親當場糾正,講幾句強烈的話,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從反叛期過渡到自我成熟的階段。

遇到這種情況,你只能說:「喔!你告訴我道理在哪裡?」他會講出一篇道理來,你就說:「嗯,你現在會想了。」當下你只要鼓勵他去想就行了。隔幾天再問他:「那天你講的那一番話,你認為全對了嗎?」他會說:「我那天是這麼想的,只是我的想法也不盡然是對的。」你就知道他的腦子是健康的,沒有問題,不要擔心太多。

從國中到高中這段時期,有很多不必要的紛爭,都是因為我們擔心他觀念錯誤、行為偏差,而對他們施以很大的壓力之故。結果反叛度越挑越高,到最後負面的行為越來越多,甚至以不讀書、離家或逃學的方式,表逹他的抗議。請記得,當孩子講一叛逆性的話,甚至用力甩門來抗議你的教訓時,要想想我前面所講的話,明白他不是衝著你來的,那是反叛期自然發生的行為,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千萬不要在當時罵他不講理、忤逆、不孝順之類的話。你是大人,自我控制能力理應比較好,當他在忿怒、和你起衝突時,你要記得先煞車,趕快走開,回到房間把門關好,先休息一會。因為這個時候星星之火很容易燎原。等他情緒比較平和、可以講話的時候,你再告訴他:「前幾天你對我講的話,讓我嚇了一跳,你當時的表情、忿怒的樣子,讓我感到害怕。」只要這樣就夠了,千萬不要再翻舊帳,翻舊帳會再度挑起孩子叛逆的忿怒。

講話要想清楚,言簡意賅。像吃維他命丸一樣,趁他笑得嘴巴張開時,趕快丟給他。這樣做是避免衝突、避免旁生枝節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在解決衝突時,一定要先停下來,想清楚後再做回應。這就是 stop、think、do (停、想、做)這三個驟。對孩子如此,在職場或生涯上、家庭生活上,也通適用這個原則。能在家裡養成這種身教,共同培養這種能力,孩子將會受益無窮,在適應彼此意見不同、價觀念多元化的社會時,他的能力就會大大的提高。

摘自:【親子共成長】遠流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 這是忍受多年悲傷和失去後,得以成長的故事。故事歷程和隱喻,對許多艱難情況和不同的年齡層來說,都有所幫助。
  • 《築巢的鳥兒》 適合年齡:兒童。 應對狀況:被迫離開家園。
  • 這是適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嘯襲擊後,為人們帶來希望並協助加強復原能力。這篇故事也收錄在東京書籍株式會社出版的《兒童心靈成長故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