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岩:从反叛中学习成长

郑石岩
【字号】    
   标签: tags: ,

通常这个阶段孩子反叛性较强,容易和父母起冲突。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呢?我认为这是上苍的杰作,如果孩子在这段时期没有叛逆的行为,就没有机会自己作主,没有机会建立未来的方向,慢慢会变成父母的一部分。可是孩子必须要、也终究将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他必须赴自己的路,必须要能独立判断,独自应付种种挑战,所以健康的自我认同是很重要的。

这个时,他开始要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你要影响他填写升学志愿,他会说:“我才不要跟你走同一条路,我准备当医生。”你说:“这道菜好吃。”他会说:“才不好吃呢!我都吃腻了。”这时候爸爸开口说:“怎么对妈妈讲这种话呢?”他会说:“为什么不能讲?你们总是不让我讲话,我讲这样也不行吗?”爸爸再补一句:“你闭嘴!”冲突就开始了。其实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你不能勉强他一定要服从你的看法或做法。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对孩子有所了解,去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想以及这么做。

通常越早叛逆的孩子叛逆的期间会越长,较晚叛逆的孩子叛逆期间会缩短。不过不管时间长短,你对叛逆这件事,要有把握时机和积极应用的准备。你要认清,要是孩子不会跟你辩一辩,有时候持反对意见,那他怎么去拒绝一件不该做的事?如果他没有自己的看法,那怎么去面对模拟两可的事件?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又怎么能抗拒诱惑?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层,慢慢会有这样的表现,那是一种自然的反应,所以你不要难过,也不要因为他顶撞你,就认定他是冲着你来的,你应该暗自欢喜,孩子已经到了自我重整的阶段。所以千万不要骂他,越是骂,越会起冲突,他的反叛期就会不断的拉长。

当你的孩子说:“你们都说待人要客气,要有一定的规范。这只在我们家,别人家都不是,你那套规矩不管用!”你会觉得这个孩子疯了,怎么讲这种话。可是你千万不要马上回应,他自己就会想:我讲的对不对?这时,最怕的是父母亲当场纠正,讲几句强烈的话,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从反叛期过渡到自我成熟的阶段。

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能说:“喔!你告诉我道理在哪里?”他会讲出一篇道理来,你就说:“嗯,你现在会想了。”当下你只要鼓励他去想就行了。隔几天再问他:“那天你讲的那一番话,你认为全对了吗?”他会说:“我那天是这么想的,只是我的想法也不尽然是对的。”你就知道他的脑子是健康的,没有问题,不要担心太多。

从国中到高中这段时期,有很多不必要的纷争,都是因为我们担心他观念错误、行为偏差,而对他们施以很大的压力之故。结果反叛度越挑越高,到最后负面的行为越来越多,甚至以不读书、离家或逃学的方式,表逹他的抗议。请记得,当孩子讲一叛逆性的话,甚至用力甩门来抗议你的教训时,要想想我前面所讲的话,明白他不是冲着你来的,那是反叛期自然发生的行为,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千万不要在当时骂他不讲理、忤逆、不孝顺之类的话。你是大人,自我控制能力理应比较好,当他在忿怒、和你起冲突时,你要记得先刹车,赶快走开,回到房间把门关好,先休息一会。因为这个时候星星之火很容易燎原。等他情绪比较平和、可以讲话的时候,你再告诉他:“前几天你对我讲的话,让我吓了一跳,你当时的表情、忿怒的样子,让我感到害怕。”只要这样就够了,千万不要再翻旧账,翻旧账会再度挑起孩子叛逆的忿怒。

讲话要想清楚,言简意赅。像吃维他命丸一样,趁他笑得嘴巴张开时,赶快丢给他。这样做是避免冲突、避免旁生枝节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在解决冲突时,一定要先停下来,想清楚后再做回应。这就是 stop、think、do (停、想、做)这三个骤。对孩子如此,在职场或生涯上、家庭生活上,也通适用这个原则。能在家里养成这种身教,共同培养这种能力,孩子将会受益无穷,在适应彼此意见不同、价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时,他的能力就会大大的提高。

摘自:【亲子共成长】远流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关系攻击,是通过解除友谊、排挤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进行的威胁。父母们常常惊讶地发现,关系攻击可能会出现在三岁孩子的身上。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被朋友推开的经历可能完全令人费解,并在日托或幼儿园引发焦虑。
  • 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一群8岁孩子,希望他们能再度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和美丽—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他们很难摆脱在网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图像。图像加上难以摆脱的深刻感受,让孩子们吓得睡不着—他们尖叫、流泪,也恐惧独处。
  • 这是忍受多年悲伤和失去后,得以成长的故事。故事历程和隐喻,对许多艰难情况和不同的年龄层来说,都有所帮助。
  • 《筑巢的鸟儿》 适合年龄:儿童。 应对状况:被迫离开家园。
  • 这是适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啸袭击后,为人们带来希望并协助加强复原能力。这篇故事也收录在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儿童心灵成长故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