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中国的民主化和台湾的作用

金波

标签:

【大纪元12月2日讯】台湾的“宁静革命”

美国总统布殊十一月十六日在访问日本时说:“现代的台湾自由、民主且繁荣。台湾全面拥抱自由,带给其人民富庶,创造出一个自由民主的华人社会。”布殊并向北京喊话说:“不应害怕社会内部的自由”,“自由社会也符合你们的利益”。布殊这些讲话被解读为专制的中国大陆应以台湾为榜样,实施民主化,或者说,台湾应为推动大陆的民主化而尽自已的责任。

中国大陆自从提出“四个现代化”以来,有识之士就接着为其补上关键的一句:还要民主化!在中国大陆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两岸的政治体制相当相似,即都是一党专政。从蒋经国晚年开放党禁和报禁之后,台湾社会的民主改革迅速发展,仅用十余年的时间,就将台湾由专制社会改变为民主社会,更难得的是,其间并没有流血,也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达成了“宁静革命”的目的。

中国大陆民主化的两层思考

中国要由专制走向民主,就像要将国营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一样,操控得不好,副作用会很大。因此,中国实现民主化的路怎么走,确是需要集思广益的。

从中国内部来看,要思考的主要问题有:一,实现民主化的过程是怎样,要付出多少社会成本?二,中国民主化的模式是什么,也就是结合中国的国情,找出一个最能在中国体现民主优越性的民主制度。三,推动中国民主化的时间点为何?也就是中国实行民主化的条件成熟了没有?

从两岸互动来看,台湾实现民主化的过程和成果是相当成功的,无疑是大陆的宝贵样板。但是要思考的问题有:一,大陆的民主化过程是否可以做得和台湾一样,甚至比台湾更好,过程更平和,社会成本更小?因为中共一直在吓唬中国的老百姓,说中国人的素质低,一搞民主就天下大乱,就会有数亿难民外逃。中国各界民众要认清的是,只要事前有充分的准备,认知到搞“暴民革命”不但危害国家,也危害自已,会走向民主本意的反面,大陆的民主化不但可借监台湾经验,只要大家齐心,可能会做得比台湾更好。二,台湾怎样更好地发挥民主自由的优势,在两岸的政治斗争中始终掌握优势,并且要将如何为大陆实现民主化作出贡献这个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台湾提供了民主监督的样板

中共的喉舌经常报导一些台湾的事件,来证明“民主等于乱”,这是共产党惯用的“攻其一点,否定一切”的宣传手法。

大陆目前民怨最大的方面之一是官场腐败。民主化有助遏止腐败大潮。看台湾的两个例子就清楚了。不久前被揭发出来的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男贪污了在台湾工作的泰国劳工的薪资的事件,不但他本人将会对此负上责任,而且执政的民进党的声望因此受到重大冲击,并且使得眼下的县市乡长选举处于极不利的境地。目前中国大陆,官商勾结压榨民工、扣压民工薪水的现象遍地开花,和台湾陈哲男事件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之比,但是中共的官员却官照做、财照发,这说明了什么?

年前,台湾的卫生署长涂先生被人指控在KTV唱歌时舔了一位服务生的耳朵,当时涂署长几乎要为此丢官。虽然后来被证明是指错了人,但是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对岸的共党官僚就“幸福”多了,舔一下耳朵算什么啊?包二奶三奶的、大肆嫖妓的,也只是“生活小节问题”,老百姓对此只能在背后发发牢骚,奈何不了他们。台湾就是因为有了民主制衡机制,所以官员不敢乱来。台湾这些事例不但说明民主不会导致乱,而且使社会变得更透明有序。

推动中国民主的时机成熟

从推动民主自由这个伟大的事业的角度来看,两岸问题不是被中共扭曲的“台湾问题”,而是中国问题。虽然中共目前掌握着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垄断着中国大陆的一切资源,但是由于其政权来源的合法性一直存疑,并且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反而导致了以前没有过的巨大的贫富分化,使得中共统治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理论的主要支柱平均主义,变成动摇中共政权根基的贡杆。

中共目前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已出现瓶颈,大陆的老百姓已开始认识到,要搬掉腐败、贫富两极化、压迫剥削等等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党的领导”不仅不是良药,而且是毒药,唯有中国实现民主化一途,人民才会有尊严而均富的生活。目前中国各地各种形式的维权运动已不再是处于幼稚状态,在中国推动实现民主化的时机已成熟。对台湾来讲,使用民主自由作武器来“反攻大陆”的时机已来临。

台湾要善用民主的武器

台湾今天要尽量向对岸宣示民主自由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要以台湾的事实作榜样,敢于大声地呼吁对岸效法台湾,台湾各党派过去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而对岸的中共,不论表面如何强大,在制度面上都不敢向台湾喊话,这就是中共的外强中干。

但是,除了民主武器之外,建设坚实的国防来自卫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认为只要一味让步来讨好中共,就可换来中共的“善意回应”,那么不仅会将民主台湾沦陷,也会使大陆同胞享有民主自由的日子向后推迟。国民党半个多世纪前因相信共产党的“善意回应”而丢了大陆,今天不要再为了一党之私,借口反台独而实质上做出损害台湾的事,最终使台湾的民主自由丧失在“一国两制”的专制牢笼里。

──原载《争鸣》2005年12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