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費型數位相機功能完備 單眼機種成長快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九日電)94 年資訊月台北場次明天將進入週末倒數二天下訂單最熱鬧的時候,想買數位相機的民眾只要抓準了相機科技的研發趨勢,即可輕鬆拍出好照片。專家分析,消費型數位相機這幾年成長快速,各項功能幾乎達頂級,反而是入門型單眼相機在降價後,銷售量呈倍數成長,值得注意。

資訊月台北場次九天期限明天起進入倒數計時,尤其消費者經過仔細評比價格、贈品後,不論想購買筆記型電腦或數位相機等高價品,都將進入最後下單期。想買數位相機者會發現,消費型機種大都愈來愈輕薄短小,螢幕卻愈來愈大,畫素也在增加中,更新添防手震功能。

至於單眼數位機種則在打破三萬的門檻後,入門型機種目前價格維持2萬7千元上下,由於消費型機種防手震功能撼動市場後,單眼機種也亟思跟進,除了KONICAMINOLTA成功做出機身防手震功能外,老牌的CANON與NIKON仍以鏡頭防手震為主。

CANON彩虹公司廣告課長許石成表示,目前消費型機種最炫的防手震功能是由panasonic最先發展出來,銷售成績一片紅,其他業者紛紛跟進。

NIKON國祥貿易公司企劃主任陳順璋說,防手震最原始是十多年前由CANON發明,當時是用於專業大型鏡頭上,因為鏡頭太重,手持拍照時難免晃動,所以才有防手震的功能,後來NIKON也跟著做在鏡頭上,至於消費型機種則由PANASONIC先發起,其他一線大廠尾隨。

陳順璋說,防手震功能可以做在鏡片之間,或是鏡片後端與CCD感光元件之前,若相機往下擺,它會往上補強,達到平衡功能。由於防手震功能相當好用,因此明年各家必備,不過有些二線廠牌可能會利用感光度加高、快門速度變快的方式來彌補防手震功能的不足,消費者要多留心。

至於有部份廠家宣稱擁有3吋大的液晶螢幕,是否會造成機體過大,許石成指出,其實消費型機種的賣點已經利多出盡,為了容納3吋螢幕,各家廠商都在傷腦筋如何維持輕薄短小,又要大螢幕,因此出現按鈕配置的不同,甚至在螢幕上用觸控功能的做法,或是將傳統的觀景窗去除掉,以節省空間和重量。

許石成認為,3吋大螢幕固然在看拍照效果和選取功能時清楚好用,但其他功能必需稍做犧牲,未來不排除有更大的3.5吋螢幕出現,採用觸控筆來點選各種功能。

陳順璋則說,3吋大螢幕不只用來看拍照效果,而是提昇功能當成「電子相簿」,在加大內建記憶體後,把一連串的照片用幻燈秀的方式,再配合音樂,就成了增加生活樂趣的電子相簿,預計這個觀念會慢慢發酵。

至於單眼數位相機相較於消費機種,呈現大幅成長,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的統計,全球消費型機種的成長趨緩,2005年銷售量僅較2004年成長16%,日本市場甚至2005年1到6月出現連續負成長,預計2006年全球成長僅8.6%,顯見成長力道不足。

而單眼機種的銷售,許石成說,近兩年單眼機種銷售量大都呈50%的成長,尤其是CANON率先將單眼機種降到新台幣三萬元左右時,市場出現需求量,年輕人購買意願增高不少。

陳順璋強調,特別是玩膩消費型機種的人很想換成單眼機種,以各種不同的鏡頭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組合的樂趣油然而生,男性消費者更樂此不疲,就如同多年前的傳統單眼相機的道理,他估計,以前玩過傳統相機的人,還擁有許多舊鏡頭,當打算步入數位相機領域時,鏡頭照樣能用,因此銷售大增,目前估計持單眼數位者與持傳統單眼相機者的數量只呈1:10,單眼數位還大有成長空間。

KONICA MINOLTA的永準貿易企劃部主任金家寧說,2006年自從入門級機種跌破三萬元後,各廠家都努力守在2萬7千元上下,並以背包、腳架、記憶卡等贈品戰方式取代價格戰,以防備水貨市場的暢旺。

在各項功能上,金家寧強調,入門級單眼機種未來會朝2.5吋螢幕發展,提供機身防手震或鏡頭防手震的功能,不過荷包有限的消費者要注意,鏡頭防手震的價格遠比機身防手震貴許多,下單之前要仔細考量。

特別是單眼機種的玩法不同於消費型機種,一旦選擇某個廠牌時,幾乎所有鏡頭配備都是那個廠牌,所費不貲,很難捨棄原先的配備再全數更新成別的廠牌,所以在選購前要仔細評量。

陳順璋指出,2006年將出現更多不同距離的鏡頭,適合單眼機種的鏡頭愈來愈多樣化,而且機身的重量亦會朝輕薄方向邁進,為的是進軍家庭,以及個人第二台相機市場,尺寸大小和重量會成為購買的關鍵,值得消費者多比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