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 梳子的由來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137
【字號】    
   標籤: tags:

軒轅黃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是一位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嫘祖發明養蠶後,她發明了骨針。她把絲線穿在骨針尾部,縫起衣裳飛針走線,宮裏沒有人不佩服的。她所掌管的20多位宮廷女婢經常蓬頭垢面,因此每遇到重大節日,她總要把這些女子叫來,用她自己手指把每個女子頭上蓬發一一捋順。方雷氏為這些事經常發愁。

有一年,發生了一場大洪水,給黃帝發明舟船的狄貨,從洪水中撈回比胳膊還粗十九條大帶魚。方雷氏按照把石板用柴火燒熱,把帶魚放在石板了,上下翻滾,不一會帶魚就燒熟了。狄貨一口氣吃了3條,魚刺堆了一地。方雷氏隨手揀起一根,折了一節,左看右看,非常美觀,不由得用帶魚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亂髮。豈料不一會兒,蓬亂的頭髮被梳得整整齊齊的。方雷氏驚訝的把這些帶魚刺暗暗收藏起來。

第二天她把這些帶魚刺折斷成一紮長的短節,叫來她身邊的所有女子,一人發給一節,教她們如何梳頭發。開始,有的女子不會使用,魚刺紮進頭皮,有的用力過大,一下子把帶魚刺折斷了。此事雖然失敗了,但方雷氏並沒有放棄帶魚刺對她的啟發。用什麼東西能代替帶魚刺呢?方雷氏苦苦思索,日夜設想。有一天,她遇見黃帝手下專做木工的師父,她把帶魚刺拿出來,要求師父依照魚刺模樣做一把木質的梳子。

幾天後,一塊木板作成一把帶魚刺式的梳子完成了。方雷氏一看笑着說,這刺比手指頭還粗,簡直像個耙地的耙子,這怎麼能用來梳頭發呢?但木工師父並沒叫方雷氏失望。回去後,他改用竹子給方雷氏作成了一把梳子,方雷氏看後,非常高興。

中華民族婦女使用梳子時代從此就開始了。這就是梳子的由來,難怪陝西乾陵永泰公主墳墓裏出土的那把“憎愛分明梳”和帶魚刺非常相似。@、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民間故事最近出現了新的詮釋手法,為了讓海外東西方民眾一起體驗中國過年氣氛及深入瞭解中國精緻文化,新唐人新年晚會紐約及華府兩場晚會將釋出一齣經典三幕歌舞劇“年的傳說”。

  •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 據說在廣州,有一間創辦於清朝末年的茶樓,以各式點心及糕餅食品馳名。有一天,茶樓裏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裏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後,不但沒稱讚點心好吃,還嫌棄地說:“茶樓的點心竟是如此平淡無奇,沒一樣比得上我娘家的點心冬瓜角!”
  • 民間傳說,每逢黃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中國北方就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只見孫武威武的站在原地,他嚴肅的對宮女說:「戰場上,士兵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接著他沉默了一下,繼續說:「但現在已經解說的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 蔣慧云的小書包
    這詩是王維的一次美好的夜遊經驗,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那個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們跟著王維一起去夜遊的話,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嗎?
  • 蔣慧云的小書包
    「砰砰砰!砰砰砰!」有人把曾家的大門敲的又急又猛。曾母一邊說:「來了,是誰呀?」一邊起身開門。可門都還沒開呢,門外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老太太,我是鄰居張三啊。我剛才,在外頭聽說了,您的兒子,曾參殺人啦!」
  • 闊少爺帶著馬鞭,得意洋洋的走了。他騎著馬,不時就揮揮馬鞭,還一邊對人炫耀:「我這根馬鞭哪,值五萬塊呢!」
  • 想唱出一首動人的歌曲,需要學習歌唱技巧嗎?當然!薛譚很幸運遇到一位高功夫的老師,但是要學好歌唱的本事,除了努力認真練習之外,還有什麼重點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