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非正規課程 將授予大學學分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終身學習制度將有重大突破,台教育部昨日初步決議,不僅將開放民間團體的非正規課程也將可授予大學學分,更將開放二十五歲以上民眾,具有工作四年經驗且修讀民間非正規課程四十學分以上,即可免大學學測、申請就讀大學﹔期望藉以鼓勵在職人士回流取得大學學歷,也有助大學擴大招生來源。

教育部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相關辦法修訂,首先試辦三年,但教育部常務次長呂木琳也強調,基於學分認證涉及大學同等學力、入學方式等大學招生重大變革,教育部將邀集大學校院代表進行研商,儘速修訂大學同等學力相關辦法,且未來就算通過教育部認證的非正規課程學分,最終還需尊重大學自主,由大學決定是否採計為大學招生或畢業學分。

依據九十一年頒布的「終身學習法」,中央主管機關為激勵國民終身學習意願,對非正規教育活動,應建立學習成就認證制度,亦即社區大學等民間非正規課程,通過教育部委託認可後,即可比照大學授予學分,採計做為大學升學或升遷依據,打破目前只有大學可以授予學分的限制。

教育部並於九十二年擬定「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辦法」,邀集社區大學等民間文教團體及部分大專學者組成的「非正規教育課程認可委員會」,昨日舉行九十四學年首次會議,針對民間課程認證作出具體結論。

呂木琳指出,包含民間社教機構、人民團體、文教基金會、社區大學等民間終身學習機構,都可申請開設「非正規教育課程」,由教育部預計今年中招標委託的「認證中心」,進行課程、師資、評量認證審核,如果符合大學標準,且授課時數達到一學期十八小時,就可比照大學授予學分。

為擴大提供不具高中學歷的在職人士回流進修管道,教育部將參考瑞典「二十五:四」制度,著手修訂「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開放二十五歲以上民眾,只要工作四年以上,且修讀民間非正規課程四十學分以上,就可比照為具有高中學歷,可申請就讀大學。

教育部說,認證的課程領域,預計將以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等四領域課程為優先,預計試辦三年,再決定是否全面實施。

——————————————————————————–

認證管控 部分大學沒信心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部將大幅放寬在職人士回流取得大學學位的管道,卻也引發各大學意見不一,部分大學疑慮可能民間課程良莠不齊,如果認證管控不良,可能反而導致大學學生素質下降。

私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指出,教育部放寬在職人士回流進修管道,立意值得肯定,如果有在職人士工作四年以上且修讀民間課程四十學分以上,還願意再回到大學就讀,顯示確實有努力向學的意願,大學可以提供機會。

但牟宗燦也指出,目前民間機構的回流教育課程,大多是以一般民眾興趣技藝或實務型課程為主,對於國、英、數、史地、理化等基本學術學科的訓練未必扎實,如果以民間課程作為大學門檻條件,是否可以與大學課程銜接,恐怕還須審慎評估,因此非正規課程的認證與審核就特別重要,教育部必須廣徵大學意見嚴格把關,否則大學生素質及教育品質恐怕反而會因為廣開而下降。

台灣大學教務長陳泰然指出,大學教育與回流教育的結合,以及大學招生制度的鬆綁,早已是趨勢,但目前民間文教機構的課程確實有許多是以技藝性課程為多,未必能與大學課程銜接,就算在職人士免試進入大學,恐怕學分也不能被大學接受,學生恐怕也無法順利畢業。

陳泰然呼籲,教育部要放寬在職人士回流進修,必須避免造成大學招生及學位頒發流於浮濫的負作用,須奠基於大學對於教育品質的管控已經夠成熟且嚴格,必須有配套措施確保大學建立「入學容易、畢業難」的觀念。

部分大學更質疑,目前教育部「非正規教育認證委員會」的成員,其中就有許多是社區大學等民間團體代表,且民間團體代表比重甚多,如果還由認證委員會委託民間團體進行認證,被委託單位必須去審查認證委託相關單位的課程,其中是否涉及「球員兼裁判」,是否能兼顧民間教育單位的開放及大學教育品質的確保,都需要進一步檢視,否則可能造成大學學歷更為浮濫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