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分裂法促欧盟搁置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30日讯】
(希望之声记者报导)自3月14日反分裂法出台后,引发台湾各界强烈反弹,使台海局势紧张化。3月26日在台湾将有百万人大游行。同时欧盟拟定于6月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计划也 因此而搁置。

连接收听

据美国《西雅图邮讯报 》报道,最近中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了大陆对台政策。美国对此的关注集中在这个法律的语言上,因为这就意味着这条比以往对台政策更富有侵略性的对台措施将合法化。

《纽约时报》分析了此时颁布《反分裂法》的原因,文章指出由于台湾独立运动的声势看涨,北京与台湾的关系日益恶劣,此时台湾表现出民主社会的不同反应,北京方面丝毫不能包容。

文章评论说,中国制定反分裂法就是向台湾发出信号,如果台湾试图独立,中国就将发动武力攻击。也就是说,如果台湾更改国号或是宪法中关键敏感的条文,就难免要一战。

《多伦多星报》则认为中国制定《反分裂法》实际上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害怕自己的人民,且对自由民主有着莫名的恐惧。

文章分析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担任中央军委会主席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后应当感到十分自信,但事实却不然。最近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举措显示他们害怕自己的人 民。

比如,操纵香港特首人事,董建华突然辞职后,又让人大通过可对台湾动武的“反分裂国家法”。文章评论道,这一系列行为将中共厌恶民主的本质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此,《纽约时报》指出中国目前在国际上虽然一方面希望表现出二十一世纪全球整合的观念,但同时它仍在坚持十九世纪的主权观念。推出反分裂国家法,让人感觉似乎走回头路的势力占了上风。这种一方面希望得到世界的认可,可同时又不惜任何代价夺取强权的行径,呈现出中国的两种面貌。

《多伦多星报》表示北京漠视香港及台湾的民意亦将危及自己的政权。因为台湾及香港的经济好比中国经济成长的两个火车头,中共政权的维系还有赖经济持续地发展。文章因而评论道,北京对于两地民主的恐惧真是毫无来由。

中共制定反分裂法,涉及到了中国同台湾,其他太平洋国家,美国,欧洲各国的关系。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中共对台湾的强硬却给自己带来不利。

欧盟急于与中国拓展贸易和外交关系,并设定在6月底前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但是中国最近对台湾的强硬立场,导致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对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产生怀疑。

据BBC报道,中国上周通过的《反分裂法》,赋予中国在台湾走向独立的时候对台动武,欧盟表示此举将让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变得更不具说服力。

《纽约时报》援引一位欧洲高级官员的话说,欧洲希望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但是中国最近采取的行动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从而错失了解除武器禁运的时机。

对此,《泰晤士报》评论说,中国人大上周通过反分 裂国家法,造成了一个解除武器禁运困难的政治环境。包括英国、荷兰、捷克、北欧国家以及目前轮值欧盟主席国的卢森堡,对于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一事都已经重新考虑。

《金融时报》也报道说,英国目前正在寻求外交支持,以便推迟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至2006年。法国虽然仍然主张在今年六月前解除禁运,但也开始愿意接受短时间推迟的妥协方案。其它欧盟国家,特别是在国防上与美国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也都倾向于推迟今年六月的时限。这其中包括了比利时与意大利。

不过德国仍然坚持解除对华武禁,但是德国执政联盟成 员绿党对此仍持保留态度。《泰晤士报》指出欧盟如若要解除禁运,必须得到全体二十五个成员国的同意。

欧盟在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这一议题上的立场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国影响,因为美国一直明确表示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禁。

据《泰晤士报》报道,上周一个欧盟代表团访问华盛顿,得到了欧盟出售武器给中国将会 激怒美国国会的明确信息。文章引用一位美国国会领袖的话说,一旦解除禁运,美国将停止出售武器给欧洲的盟国。

此外,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访问中国时也将台海两岸关系问题列为她此次亚洲之行的使命之一。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虽然莱斯去北京的时候主要会讨论让北韩回到谈判桌的问题,她也会关注北京增加军力的举措。

《国际先驱论坛报》也于星期三发表题为“赖斯促请欧洲在对华军售问题上三思”的报道。文章写道:赖斯在飞机上向记者们说,我希望北京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会提醒欧洲国家在台海地区局势仍然紧张。现在不是解除武器禁运的时候。

另有报道指出,中国在三月四日宣布它的军费消耗比以往增长了 12.6%。对于北京的军事扩张,美国《洛杉矶时报》指出美国中央情报局已表示不满。因为中国增加军力不仅会导致台湾海峡的力量平衡失调,也将对该地区驻扎的美国军队加大威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共新一轮构陷 美联社上当
西方媒体看中国 经济腾飞的高昂代价
【热点互动】悼念紫阳 纪念六四 告别中共〔一〕
澳华人新年巡游风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