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進農業投資 長期不利台灣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根據陸委會「內參」報告指出,農民或台商到大陸進行農業投資,個人或許在短期內有利可圖,但長期來看,台灣的農業技術優勢將流失,大陸可用較低的生產成本生產同品質農產品,反過來在國際上威脅台灣農業的生存。

陸委會表示,兩岸加入WTO之後,兩岸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均大幅成長,九十一年為○.七億美元,九十二年為一.七六億美元,九十三年為二.九二億美元,成長速度明顯,目前中國大陸已躍升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第四大市場。

陸委會表示,近年來,台灣農業面臨全球化、自由化、數位化趨勢,以及兩岸農業交流日益頻繁的壓力,對台灣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帶來很大衝擊,也對台灣農業的生存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陸委會指出,中國對台灣農業統戰採取兩面手法,一方面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威脅台灣人民安全;另方面提出政策誘因,透過與台灣民間部門協商,表示願意幫助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協助台灣農民到大陸發展並提供投資保障。

陸委會強調,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短期內雖有助於紓解台灣加入WTO後農產品生產過剩壓力,但長期將使台灣農業過度依賴大陸市場,且大陸市場缺乏符合WTO規範的穩定、透明化的農業貿易環境,中國方面隨時有可能因政治因素變卦採取緊縮政策,對台灣農業產生衝擊。

陸委會分析,短時間內個人前往大陸投資農業或許有利可圖,但整體而言,中國農業實力提升後,必然擴大輸出農產品,使得台灣農產品市場競爭白熱化,國際市場競爭更形激烈。

陸委會表示,台灣如果失去品種與農業技術優勢,大陸可用較低的生產成本生產同品質的農產品,將使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前景化為烏有,而且大陸既已掌握台灣的品種與農業技術,是否再對台灣農產品提出優惠措施,也令人懷疑。

拒賣中國農產 水果商生意旺

〔記者丁偉杰╱布袋報導〕嘉義縣布袋鎮民李志榮在過溝建德宮廟口賣水果,一年多前掛起「愛用國貨」、「台灣加油」的醒目招牌,不少遠道而來的進香客,看到此塊招牌,掏腰包買水果,用行動支持他。

四十三歲的李志榮,十幾年來與父母親在布袋鎮過溝建德宮廟口賣水果,一年前總統大選期間,陳水扁總統到建德宮上香,祈求連任,他訂作一塊醒目招牌,寫上「拒買中國貨,請愛用國貨」等字,擺在水果攤,表達歡迎陳總統,齊為台灣一起來打拚加油之意,之後,此塊招牌就成了他水果攤的一大特色。

每天一早,李志榮就開著小貨車到嘉義縣梅山、竹崎等水果產地補貨,在廟口營業的時間相當長,幾乎全年無休,因為賣的水果甜又好吃,經濟實惠,在地的鄉親,喜歡來光顧,因此生意興隆。

李志榮說,市面上中國的農產品尚不多,但中國水產品卻不少,一旦台灣農產品登陸,引來台灣被迫大量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屆時,農產品良劣不一,水果攤和種水果的農民生計,恐將大受影響。

有人曾建議李志榮拿下招牌,以免被貼標籤,不過他堅持愛用國貨的立場,不曾動搖,他的行徑,吸引不少來此地的進香客,掏腰包買水果,為他加油打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