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提出台灣農產品輸中國3大疑慮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二日電)中國開放台灣農產品登陸,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孫明德表示,這是中國政治策略,需留意包括技術是否移轉、是否突然喊卡造成大量滯銷,以及若相對要求開放中國農產品登台等三大疑慮,對台灣可能造成更大傷害。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時,中共國台辦宣佈擴大台灣水果核准進口品項、且採取零關稅;近日在福建更開闢「綠色通道」,在第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的農產品展上,讓台灣16種時令水果包括:蓮霧、鳳梨、楊桃、檸檬、哈密瓜、茂谷柑、芒果、葡萄柚、珍珠番石榴等參展。

中國有關官員指出,未來台灣水果還將經由「綠色通道」陸續登陸廣東、上海等地,最快北京民眾在七月就可以吃到零關稅的台灣水果。

孫明德評析台灣水果出口中國的現象,認為台灣水果由於生產技術先進,相較於中國水果,是屬於「高等級」,通常都是高級餐館搶購標的,因競爭力強,開放後的商機誘人,初步估計,價格可能會較台灣本地貴上二至三倍,有助於台灣果農收益。

不過,孫明德進一步指出,由於中國開放台灣水果進口,政治策略意味濃厚,在此情況下,台灣政府也必須要有所因應。

首先是台灣先進的農業技術會不會也跟著水果登陸,造成台灣果農「短多長空」;第二是中國目前開放,台灣果農看商機龐大,若一味搶種,萬一對方突然停止開放,大量滯銷結果,對台灣農民權益損害恐難計算。

第三是中國目前單方面開放台灣水果進口,那天也要求台灣開放接受大陸水果進口,若中國農業技術改良茁壯,可以和台灣競爭,那麼台灣要如何拒絕?這些潛在疑慮,值得政府重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