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民黨主席制 始自蔣經國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寓中╱專題報導

國民黨主席選舉王馬對決,這是黨領導人首度出現非同額競選。在過去一百一十年,國民黨領導人制度,外界或許熟知採取主席制,但鮮為人知的是:還有會長、總理、總裁等,隨時代及黨的任務而不同。

現行的主席制,是從蔣經國開始,至於領導人的產生方式,多為推舉,民國八十二年李登輝經黨代表票選續任黨主席,民主政黨的屬性才告確立,現任主席連戰則在九十年經全體黨員直選產生,進一步落實民主的機制。

首位領導人 並非孫中山

國民黨史,溯起一八九四年11月的興中會,但創立興中會的孫中山,並不是第一位領導人,最早在檀香山時期的興中會主席,是商店老闆劉祥,劉祥不久退出,接任主席的是銀行員何寬。

隔年1月,孫中山將興中會總會移往香港,為因應革命起義,眾人有意推孫中山任會長,但在楊衢雲爭持不讓情形下,最後由楊衢雲擔任,這時的領導人,還有一個洋味十足的頭銜叫「伯理璽天德」(譯自President ),但章程中的規定,其實應稱「總辦」,楊衢雲在一九○○年辭卸會長,由孫中山繼任,國民黨創建者孫中山至此才成為名副其實的領導人。

領導人名稱 隨時代改變

一九○五年成立的同盟會,總章規定設總理一人,由會員票選,四年更選一次,連選得連任,是年8月20日,同盟會舉行成立大會選舉總理,黃興提議不必經選舉手續,與會者公推孫中山為總理,民國元年3月改組,孫中山仍當選總理,協理為黃興、黎元洪。

民國元年8月,同盟會聯合四個政團,在北京擴大組成國民黨,依國民黨規約,組織採理事制,設理事九人,由大會用記名連記投票法選舉,再互選一人為理事長,總攬黨務,孫中山以一千一百三十票最高票當選理事,再由理事以通訊投票方式,結果獲得七票當選理事長,這是國民黨在民國八十二年以前,唯一一次票選黨的領導人,孫中山此時熱中實業建設,一度辭卸理事長,但不為理事會接受,最後委託宋教仁代理。

國民黨時期的民主制度,在討袁失敗後曇花一現,民國三年中華革命黨成立,此時孫中山成為「扶桑亡命客」,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總理選舉會上,十八省代表共推孫中山為總理。

國民黨改組 始設黨代表

民國八年10月,中華革命黨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十二年1月,頒行「中國國民黨總章」,規定設總理一人,仍由孫中山出任,另外規定每年開全體代表大會一次,這就是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制度的濫觴。

一年多後,孫中山逝世,國民黨在十五年1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修訂「總章」,決議保留「總理」專章做為永久紀念,此後長達十二年國民黨沒有領導人,而是由中常會為最高權力單位採集體領導制,中常會開會議決黨內事務時,是由蔣中正、汪精衛、胡漢民三人輪流擔任中常會主席。

總裁制原是因應對日戰爭的特殊需要,民國二十七年4月,在武昌舉行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中,修訂黨的總章,在總理專章後增列「總裁」一章,隨後由主席團推選蔣中正、汪精衛為總裁、副總裁,此後到播遷來台,直至民國六十四年4月蔣中正逝世,國民黨的領導人都是蔣中正,總裁成了蔣中正的專有名詞。而在三十九年的蔣總裁歲月中,只出現過兩位副總裁,汪精衛二十八年因組偽政府遭開除黨籍,副總裁未再補選,一直到四十六年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蔣中正才提名陳誠為副總裁。

國民黨現在實施的主席制,是自蔣經國繼起領導開始,蔣中正逝世後,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舉行臨時全體會議,推舉蔣經國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並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直至七十七年1月13日去世。

蔣經國去世後,中央常會決議由李登輝代理主席,同年7月,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主席團推舉李登輝為黨主席的提案,這次的推選過程,黨內首度出現以投票方佗舉主席的強烈呼聲,但最後以起立表決方式通過。

八十二年8月,國民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修訂黨章,明定黨的屬性是民主政黨,黨主席由黨代表以無記名投票產生,李登輝續任黨主席,國民黨領導人透過民主投票產生的機制,至此才算正式確立。

黨員直選主席 90年開始

八十九年3月,國民黨在總統大選敗選交出執政權,李登輝在臨時中常會辭職,中常會推舉連戰代理,是年6月的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臨時會議,黨代表投票補選主席,連戰當選,同時修訂黨章,將主席選制改由黨員直接票選。九十年3月24日,九十五萬黨員舉行投票,連戰同額參選當選黨主席,今年8月十九、20日舉行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連戰也將正式卸除黨主席職務,交棒給王馬對決的勝出者。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