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農產品輸中 藍營立委搶地盤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中國瞄準台灣中南部農業縣發動「農業統戰」,倡議所謂農產品輸中,據了解,基於此為新興「商機」的大餅,已經在國民黨內部引發「地盤」爭奪戰,多位立委不僅在地方積極聯繫農會系統自任「代理人」,並據以向陸委會、農委會、經濟部強力施壓,希望獲得授權與對岸談判。

高層私下不諱言,行政院宣佈將由外貿協會做為授權談判單位,多少有收回主導權的用意,事實上我輸中農產品所佔比率非常有限,所涉對岸農產品是否也輸台與防疫等問題至為複雜,在在需要公權力介入,不容許在野黨不論章法地各行其是。

據各部門陸續向上反映的情況顯示,被中國點名為「對口」的台灣省農會,是由理事長、立委劉銓忠為代表,他掌握彰化、南投兩縣;立委李全教爭取雲林、嘉義、台南三縣;立委曾永權則是力據高雄、屏東兩縣。

消息指出,上述立委在各擁山頭後,已經開始在立法院大舉招兵買馬,希望利用暑假休會期間,陸續組成農業考察團赴對岸訪問,塑造其接洽窗口的角色,其中劉銓忠與彰化縣立委陳杰等人已經在本週一(十三日)啟程出發訪中,成為「第一團」。

確切消息說,除了農產品登陸的生意,立委搶著做,經濟委員會召集委員翁重鈞,則對金門小三通的福建這一塊餅非常有興趣,傳出有意要包攬,翁重鈞並已提出申請,計畫六月二十日(下週一)啟程到中國去洽商。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熱中海浪。

相關人士表示,省農會雖被對岸「欽點」,但是在地方進行統合時顯然利益擺不平,到現在為止只能控制南投與彰化兩縣,因此劉銓忠試圖與其他在地立委合作,以納入台中與苗栗兩縣,積極擴張影響版圖,希望確保與對岸協商時的龍頭地位。

了解地方生態者透露,雖然劉銓忠有對岸加持,但是南部幾個農業大縣的國民黨立委並不買帳,曾永權與李全教也加入混戰,已經著手各組農業團到對岸,多線搶佔市場,彼此間頗有較勁意味。

據了解,這些帶頭的國民黨立委,有些人透過其國會議員身分,百般向政府有關部會要求,找麻煩的狀況令人不勝其擾。

據指出,國民黨立委在連宋訪中之後的一連串動作,已對執政黨立委構成不小壓力,中南部在地的民進黨立委由於不能提供這種「服務」,難免受到一些農民的詢問。

——————————————————————————–

〔記者陳杉榮╱台北報導〕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昨天表示,他和李全教、劉銓忠等立委,在台灣過剩水果輸出大陸的態度是一致的,沒有什麼割據山頭的情形,三週前他也率同李、劉等立委前往農委會,爭取台灣省農會成為複委託的單位,但農委會不同意,說要委託海基會去談。如果海基會可以談最好,但盼政府不要光會政治操作。

國民黨立委翁重鈞也表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確在安排前往考察小三通的行程,因為還要徵詢陸委會、農委會等單位的意見,具體行程尚未敲定。

翁重鈞說,台灣水果銷往大陸,立委都相當關切,出身金馬地區的立委吳成典、曹爾忠也對小三通的管道能否發揮功能,在質詢時表達關注;因此經濟委員會利用休會期間將安排考察行程,包括前往金門、連江,以及大陸廈門、福州等地,除了立委,還會邀請金馬兩縣縣府的人員同行。他強調,小三通是政府許可的措施,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水果等農產品的檢疫,其他的商人自會處理。

曾永權對於政府部門傳出他們幾位立委割據地盤之說,相當不以為然,認為政府不要只會政治操作搞權謀,應多花一點心思在農民的權益上面,因為台灣現在能輸出大陸的農產品,應該就是過剩的水果。

——————————————————————————–

貿協將登陸賣台灣蔬果

〔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外貿協會董事長許志仁指出,該會已派員前往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市,著手成立農產品行銷據點事宜,未來計畫以對中國外銷國內高檔、安全的蔬果為主。

許志仁說,貿協接受政院委託,專責做台灣蔬果外銷中國的窗口,未來兩岸要如何進行農產品貿易,還須視今日中國國台辦記者會中怎麼說,貿協初期以蒐集資料與設點做暖身動作。

許志仁認為,外銷中國的農產品一定要與中國當地的物產有所區隔,尤其在安全與衛生方面,更是台灣農產品的優勢,中國農民濫用農藥與肥料,已使得金字塔族群不敢食用,這就是台灣農產品可以主攻的市場,且中國農產品生產成本低廉,台灣蔬果必須做好市場區隔,才能成功打開中國這個市場。

貿協已在日本東京設立台灣農產品行銷據點,每年定期舉辦美食展等活動,推廣台灣農產品,今日就有第一批外銷日本的木瓜即將啟運,日本人重視安全與衛生,消費能力又強,與中國市場相較,貿協較看好日本市場。

另外,外貿協會秘書長趙永全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去年台灣農產品外銷金額為三十四億美元,其中生鮮水果只占一%,對中國大陸直接出口金額僅三十四萬美元。台灣水果銷往中國的關鍵在於成本,未來如何慎選通路與行銷方式,是外貿協會關注的焦點。

趙永全強調,中國大陸口口聲聲說給予台灣農產品免進口關稅優惠,但卻僅限於十八類水果,這些優惠包括越南、泰國水果也享有,根本沒有對台灣特別照顧。

他並表示,水果是可替代性的產品,消費者容易因一時好奇嘗鮮,買過一次就不再買,因此,農產品銷往中國必須做事前的市場評估,否則一旦滯銷,農民將血本無歸。

——————————————————————————–

省農會硬闖 將赴中談判

〔記者謝鳳秋╱豐原報導〕省農會將統整全國農會系統,把台灣水果銷到中國,該會理事長、立委劉銓忠說,他計畫在二十日赴中國,和國台辦商討如何建立更暢通的銷售管道,而民進黨政府施壓不能過去賣,不配合檢疫,省農會也決定自行添購檢疫設備。

對於省農會的大動作,農委會重申,農產品銷往中國涉及關稅調降、植物檢疫及智慧財產保護等,為確保農民權益,應由政府授權機構進行對談,農委會已授權外貿協會當對口,省農會也應在這個架構下行事,民間單位不宜超越政府權限,貿然將農產品銷往中國。

劉銓忠指出,他到中國將和國台辦主任陳雲林見面,談台灣水果運銷中國的相關事宜,第一批將帶南投縣鳳梨,透過第三地運銷廈門,未來希望能直接統整全國農會系統,建立更暢通的管道,行銷中國。

劉銓忠表示,省農會自行添購檢疫機等相關設備後,只要依法申請政府派駐檢疫人員,並和中國方面談好檢疫等措施,就能夠先透過第三地把水果銷往中國。

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說,中國的官方體系和台灣不同,行事蠻橫,如果不經由官方協調或談判,結果可能被推翻,而且省農會如果帶動一波「中國熱水果搶種風」,萬一中國以農藥殘留、檢疫問題為由退貨或停止進口,屆時恐怕又要回過頭來要求政府紓困,得不償失。

農委會曾委託學術單位民調結果也顯示,有五十五點五三%的農民擔心中國隨時有可能喊停而造成農民的損失;也有六十七點三○%的農民擔心未來廉價的中國農產品大量賣到台灣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