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有争议 南京郑和墓未能盖棺论定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6月20日讯】南京郑和墓自从1960年代被发现以来,有关郑和墓究竟是真墓还是衣冠塚,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众说纷纭。南京的专家学者和郑和后裔经过多年研究一致认为,郑和墓并非衣冠塚,而是郑和的安葬墓。尽管如此,郑氏后人至今并未找到证据足以证明此推测,这桩学术公案仍然难以盖棺论定。

据中新社报导,一位长期研究南京地方志的业内学者表示,通过长期研究和查阅资料,发现南京郑和墓可能是一处牵强附会的历史遗迹,其中埋葬的是不是郑和,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认为郑和安葬于南京的学者考证,《郑和家谱首叙》云:郑和“止(亡)于王事,归葬牛首山,赐祭田万顷,诏以立功之处建立。”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牛首山,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赐墓山麓。”据该志所记,郑和死于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赐葬于南京。

不少学者则认为郑和于一四三三年四月在印度古里去世,船队同年七月返回国内,当时正是炎热季节,郑和的遗体不可能保存三个多月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因此他们认为清朝的文献并不可信,南京“郑和墓”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塚,因为当年认为该古墓是郑和墓主要是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并没有发现任何文物足以证明该墓是郑和墓。

不过,南京的专家学者和郑和后裔经过多年研究一致认为,南京郑和墓并非衣冠塚,而是名副其实的郑和安葬墓。他们认为,南京是郑和历次下西洋的“大本营”,六次下西洋后郑和又出任南京守备六年。这样显要的人物,死后安葬在南京,对皇上、对死者,以至对其子孙后代都有了交待。

南京的专家学者表示,根据记载郑和宝船上有专门的停尸间,并为下西洋的要员准备了两口棺材。明代中国水银防腐已盛行,当时印度洋的气候也适宜尸体的保存。郑和病逝后,他的副将王景泓急速率船队载运郑和的尸体返国。而且,郑和是一四三三年由明朝宣德皇帝赐葬,皇帝不可能赐葬一个衣冠塚。尽管如此,郑和后裔至今仍未找到有关郑和死后安葬于南京的确凿证据。

南京郑和墓位于风景优美的牛首山南麓,现江甯区境内。墓地位于一个小山坡上,占地面积约二十亩,南北长三百米,东西宽六十米,高约八米。墓前台阶有四组七层二十八级,象征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遍访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航海家郑和究竟病逝何处?
龙涎香由郑和从阿拉伯传入中国
加拿大发现郑和航海基地
郑和最先发现美洲  英国作家再提新证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