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陷困境 外资被迫退出市场

标签:

【大纪元6月22日讯】在蒙牛对外公布管理层及投资者共抛售3.16亿股票后,中国乳品行业将面临生存危机。乳品行业内人士认为,大量套现背后,不仅引发激烈的价格战,更使整个行业的经营成本在不断攀升,致使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大企业也同样承受着残酷的生存压力。

毛利润下降考验业者实力

据南方日报报导,尽管蒙牛2004年的净利润为3.19亿元,但是经营成本明显上升,致使蒙牛管理层开始大量抛售股票,加上三大金融机构投资者共抛售3.16亿股票,占总股本的23.06%。

对于大量抛售的现象,据分析人士认为,一下子抛售那麽多股票,显然是不看好乳业发展前景。

央视副总裁孙先红日前表示,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营销成本增加,今年蒙牛的实际投放额在1.7亿元左右,广告投放比例相应减少。导致乳品企业会将一部分广告费用直接用到终端环节,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乳品行业毛利率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下降,据2004年上半年年报显示,蒙牛旗下三大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及乳制品)的营业额分别上升97%、84%及升5.66倍,但整体价格下跌1.6%,导致毛利率下降1.3个百分点;而伊利公布的半年报中,液态奶的毛利率比上期报告下降了3.34个百分点。

三元自2003年9月上市以来,就不断地发布业绩预警提示性公告。其近几年的一些投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降低生产成本,三元将把北京的乳品厂卖掉,应对激烈的竞争。

据报导,新希望下面11家奶企当年完成产销不超过25亿元,较刘永好预期相去甚远。2004年,新希望无论在行业整合上还是在市场促销上,更加低调。遍查公开信息,新希望已不再宣讲关于推进乳业打造“第一”的计划。

外资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在中国几大乳业巨头血拼的同时,一些外资乳品如荷兰的菲仕兰、帕玛拉特、美国卡夫、英国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菲仕兰科贝克公司北方市场总监表示,撤资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乳品市场竞争很激烈,在天津市场就有几十个乳制品品牌在售价很低的液体奶领域展开激战,这对于外资来讲,搞价格战后利润明显下降,根本没有再经营下去的必要了。

专家认为,造成在华国际乳业巨头撤退的因素,除了价格大战外,还有国际乳业跨国公司产品多走高价位路线,与中国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差甚远,以及公司在国内缺失奶源优势及对奶源的控制权等原因。

乳品行业面临生存危机

据专家分析,除了一些外资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外,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也举步维艰。广州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丁棉表示,原材料上涨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而涨价是企业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涨价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沈阳辉山和广东粤东的一些地方企业也因为竞争的原因,生产规模也在不断缩小。

业内人士认为,竞争将使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出局。乳品行业增长速度过快,但总的价值并没有增长,毛利率下降,费用上升,价格战激烈,一些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中国乳业发展将面临新的十字路口。@(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资汇入 新台币兑美元由贬转升4分收市
Fed理事:美应会持续升息
7000在望? 外资连10日买超
投资中国的外资减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