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兼聽納諫

font print 人氣: 8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6日訊】唐太宗特別注意虛己受人,兼聽納諫,凡事不自滿自傲,並能虛心接受臣下的意見。

《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曾經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回答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即多方聽取意見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聽一方的意見,則容易愚昧不明。魏徵並且舉秦二世偏信趙高,隋煬帝偏信虞世基,終至危亡的例子,說明“是故人主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指出君主只要兼聽納諫,則不會被臣下矇蔽,下情亦得以上達。唐太宗聽後深以為然,時時注意聽取臣下的意見。

太宗命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員輪流在中書省內住宿,以便隨時召見,向他們了解民間疾苦和政事得失。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還下詔令文武百官上書極言政事得失,務必要使自己耳目外通,避免為百姓所怨。貞觀初太宗曾對公卿大臣說過,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要求大臣極言規諫。更鼓勵大臣犯顏直諫。

【明慧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推背圖》相傳是唐朝司天監袁天罡與李淳風撰寫的﹐預言唐太宗後各朝各代的興替﹐証之唐、五代、宋、元、明、清歷史﹐百分之百正確。目前最普及的是1918年發行有明末清初才子金聖嘆批註的版本﹐因為預言準確得太不可思議了﹐所以一些人懷疑是不是民國初年有人偽造的。不過為何近代的老蔣、老毛、金雞年日本投降也都在《推背圖》預言中﹖說這書或許是1945年後穿鑿附會編的﹐但是怎麼更後面的文革、六四趙紫陽(詳見http://www.dajiyuan.com/b5/5/2/2/n802025.htm) 等等也都清楚的被預言到了呢﹖
  • 唐太宗曾讓三百名死囚犯回家看望親人﹔但海外異議人士不能回國探望病危父母。
  • 古文觀止》中收錄了數百篇文學大家的佳作,而以檄文入選的只有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武曌就是武則天了,她篡位以後,濫殺忠良,任用酷吏,甚至逼著唐太宗的大舅子長孫無忌自殺。這些倒行逆施招來天下反對。唐睿宗文明元年,徐敬業在揚州舉兵勤王,命當時的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擬就了這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