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的汇率水平的调整是2%”

周小川言论惹轩然大波

标签: ,

【大纪元7月29日讯】(亚洲时报记者David M Lenard 7月29日撰文)[今日头条]7月21日,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本周,中国人民银行发表两份声明,竭力澄清外界对人民币升值所持有的疑惑。第一份声明主要是回应新闻媒体的提问,帮助它们理解央行和政府改革汇率制度的思路;而另一份声明则旨在澄清外界对央行行长周小川讲话的误解。其英文版本于26日下午已登载在其官方网站(http://www.pbc.gov.cn)。

7月23日,周小川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专访。其访谈内容在官方报纸《人民日报》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当时,周小川行长表示:“一个初始的汇率水平的调整是2%” 。

据央视国际网站,周小川的原话是:“(汇率改革的)核心内容可能有三条,第一条就是我们这个汇率将来不再盯住一个单一的一种货币,就是单一的美元了,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是一个内容。第二个内容就是汇率将是浮动的了,而且浮动的区间也是合理的。第三个内容就是我们做了一个初始的汇率水平的调整是2%。”

也许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并没有意识到“初始调整”这四个字在英文里的含义,又或者是在翻译过程中,周小川的原话走了样。《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彭博社(Bloomberg)等外电将此采访内容解读为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的暗示。

然而,这个误解立即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7月21日,当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仅升值2.1%时,央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投机者“豪赌”人民币升值。这些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升值而大量沽入,等待坐收渔利。而对央行行长讲话的如此无疑更刺激了这种投机活动。最后,央行不得不出面予以澄清,2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郑重声明》,几小时后又刊登了英文版本。

该声明称,“有国外的个别媒体对改革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对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的调整制造误解,甚至错误地认为人民币升值2%只是初始调整。”

然后,文章做出三点声明:一、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升值2%,是指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初始时刻就作一调整,调整水平为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二、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2%是根据汇率合理均衡水平测算出来的。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这个幅度基本上趋近于实现商品和服务专案大体平衡。三、渐进性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渐进性是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而不是指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的渐进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

在最后,该文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继续关注、支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希望有关媒体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准确理解改革的精神,客观报导改革的有关内容。”

有趣地是,路透社早前一篇基于央行声明(中文版本)的报导,对这个所谓的误解进行了深入分析。据其称,所有这些疑惑都源于对“初始”这个词的理解。

路透社在翻译《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郑重声明》中的第一点时指出,“初始”是指“汇率改革的阶段”;而不像人民网英文版的报导般把“初始”同“调整”放在一起,让人产生误解。对央行这个文本的翻译不禁令人想起当年的雷根政府。总统新闻发言人常常发表一些与政府政策主旨大相径庭的讲话,结果常常使公众误解雷根的国家政策。

若不从语法上分析周小川的讲话,并仔细推敲中英文版本,无人敢肯定是这位央行行长讲错了话。路透社的文章表明,他可能说漏了嘴;但不排除路透社的翻译失误。

长期以来,美联邦储蓄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深知出言谨慎的重要性:一个细小言语失误,即可在世界金融市场掀起一场狂风暴雨。且不论是周小川、西方记者,或两者兼而有之造成了此次这次的误会,该事件表明了中国的央行和其行长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力。不过,虽然周小川虽与格林斯潘的位置同样举足轻重,但似乎还需多向后者学习如何讲话才对。(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民币小幅升值但距成为国际货币仍漫路长长
人民币升幅不够 美国可能继续施压
香港东亚银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挑战
布什将邀请胡锦涛做客私人牧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