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巨無霸海參 墾丁新發現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芳綺╱恆春報導〕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生物又添新種生物!墾管處今年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主任趙世民,針對南灣、萬里桐調查棘皮動物變遷狀況,意外發現強壯翼手參、桑氏柄體參、蛇海參、綠刺參等四種世界稀有罕見海參。

墾管處今年委託無脊椎動物專家趙世民博士,針對南灣、萬里桐三至十五公尺淺域,調查近年墾丁無脊椎動物優勢族群棘皮動物的生態變化,海參、海星、海膽、陽隧足、海羊齒等都在調查範圍。

7月期中報告出爐,顯示南灣及萬里桐有多達三十多種海參,種類非常豐富,此外也針對海底常見五種海參調查分佈密度,萬里桐潮間帶黑海參平均密度為每一百平方公尺是一百二十隻,蕩皮參二十六點三隻、棘輻肛參一點三隻、斑錨參零點五隻、灰蛇錨參則是零隻。

其中,除了棘輻肛參密度不變外,其他四種海參密度都比一九九三年減少,尤以斑錨參和灰蛇錨參減少最多,至於常見五種海參在南灣的密度則普遍不高。

趙世民分析原因,認為海參密度逐年降低,可能與近幾年遊憩人數增多有關。

但讓人振奮的是,趙世民意外記錄到四種台灣海域稀有海參,分別是強壯翼手參、桑氏柄體參、蛇海參、綠刺參,蛇海參、綠刺參的特性最大可長到三十公分,成為「海參巨無霸」,至於強壯翼手參、桑氏柄體參,連在印度洋、太平洋都極為罕見。

綠蠵龜 馬公產卵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望安綠蠵龜保護區產卵季正如火如荼進行,馬公本島也傳來喜訊,風櫃湄京投資案負責人提姆波特,在嵵裡沙灘發現綠蠵龜登岸爬痕,經通知縣府生態保育課派員了解,確認產下今年馬公本島首窩蛋卵。

每年六至9月為綠蠵龜產卵季節,由國內綠蠵龜權威程一駿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都會進駐在望安綠蠵龜保育區,今年至目前為止,保育區內已有五隻上標母龜及另一隻新龜登岸產卵,產下十六窩蛋卵。

除了望安綠蠵龜產區喜訊頻傳之外,馬公嵵裡沙灘也傳出喜訊,昨天由提姆波特通報的沙灘綠蠵龜爬痕,縣府生態保育課人員薛皆音、高百賞趕往確認,發現沙灘上有三道爬痕,其中一道爬痕確認有產下今年馬公本島首窩蛋卵,而根據爬痕寬度測量,係體型約六十公斤的母龜產下。

根據現場實測,母龜產下蛋窩範圍寬達三公尺,依據經驗法則推斷,孵化期需經過五十天,小生命將在9月28日教師節前後誕生,但令保育人員憂心的是,嵵裡沙灘上除了綠蠵龜爬痕之外,也出現許多沙灘車痕跡,若晚間試車,將嚴重干擾綠蠵龜產卵,呼籲民眾切勿以身試法。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