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觀察家:台海互動的大民主戰略已無可避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六日專電)香港資深政治觀察家陳子帛今天在聯合早報投書指出,陳水扁總統日前向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發表旨在建構台灣民主與兩岸和平基礎上的台海權力新平衡演說,內容銜接美國總統布希的「大民主戰略」,試圖向中國輸出台灣民主經驗,台海政治互動的「大民主戰略」已無可避免。

文章指出,陳總統發表的這篇演說是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涉及兩岸政治互動重要的發言,政治意涵可能對未來台海關係互動產生影響,值得各方認真解讀。

陳子帛說,在陳總統的演說中,提出「台海權力新平衡」三項目標,從頭到尾抓住兩個銜接,一是和北京二OO八年奧運主題銜接,一是和布希總統積極推行的「大民主戰略」銜接。

陳子帛表示,前者強調的是「一個世界,一個夢想」北京奧運主題,期待中國能加入全球「民主社群」,追求「一個和平的世界」、實現「一個自由的夢想」。後者則緊緊抓住布希近年不遺餘力推動的「大民主戰略」,將大民主戰略的主流價值體系,注入「台灣政治民主化經驗」。

他說,陳總統的「新平衡」演說,核心內涵其實就是力圖將台灣政治民主化和寧靜革命,與「全球民主社群」連結,向中國進行整體樣板輸出,並借「普世價值」,積極防禦和阻擊中國對台步步進逼的「和平統一」訴求,對中國「和平崛起」及「反分裂國家法」制定後給「漸進式台獨」和「法理台獨」劃地為牢解套,其中更有主動對中國輸出台灣民主的強烈企圖。

文章認為,這個「新平衡」概念,在現實兩岸關係及國際情勢的大背景下,應該有其一定程度和範圍的賣點。尤其是美國及西方主流社會,對中國和平崛起充滿不適應和疑慮之際,顯然是一次主動迎合與呼應,也是在中國軍力報告公佈,及台灣國家安全報告出爐前,一種別出心裁的鋪陳。

文章說,一九八九年之後的中國,經濟高速成長,雖然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地區的統治和合法性,受到愈來愈多的質疑和挑戰,但迄今仍是不可取代且難以被取代的執政黨,「政治民主化仍是中共的軟肋(弱點)」。

文章認為,在兩岸互動過程中,「經濟學台灣」的口號可能遠不如昔,但台灣政治民主化的經驗,卻可能對中國產生某種意義的衝擊,這些衝擊時期早在連宋相繼登陸,已經悄然顯現。台北市長馬英九以多數票當選國民黨主席,及台灣人進入台灣政治舞台的前緣,已成為這次陳總統「台海權力新平衡」的主要依靠和憑藉。

人們注意到,陳總統的演說中表示,沒有任何國家願意承受「中國的崩潰」可能引發的全球震盪,也沒有任何國家能接受「中國威脅論」或「中國非和平崛起」對區域安全與穩定帶來不確定性。

陳總統演說也承認中共在大陸還會有一段頗長的執政時期,但強調中共唯一的自救之道,是民主政改和民主崛起。文章認為這也是一次巧妙的順水推舟。

陳子帛表示,無論外界如何貶低台灣「不完全的民主政治」經驗,對民粹主義的濫觴極盡批評之能事,但有一點卻無法迴避,那就是台灣政治民主化進程、軍事權威體制的解體、當家作主的願望與主流民意能量的空前釋放,還有國民黨一黨獨大地位的破局,二千年與二OO四年政黨輪替的實踐,及「百年老店」國民黨的脫胎換骨,台灣公民社會雛形及民眾自主意識逐步實踐,基本上是在「不流血、非暴力」狀態下實現的。

文章強調,這種所謂的「寧靜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幾乎是零的突破,沒有人能夠否認包括國民黨「舊貌換新顏」轉型在內的一切,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時代進步。

陳子帛認為,台海政治互動中的「大民主戰略」已無法迴避,陳總統和民進黨政府已經主動出招,試圖在民主經驗輸出上將中共的軍,下一步舊看北京要如何回應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