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品牌故事 華碩巨獅 雄踞世界

人氣: 6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正智╱專題報導

民國79年5月間,國內有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主機板小公司,在完全自行利用386 CPU進行模擬研發的情況下,同時間與英特爾直接支援的國際電腦大廠IBM推出相容於486 CPU的主機板產品,並吸引了當時英特爾總裁貝瑞特來台時,特地到該公司參觀,因而聲名大噪,並奠定該公司未來的發展基礎,這家公司即是目前全球第一大主機板品牌—華碩電腦。

四個年輕人 埋頭苦幹

時間回到民國78年左右,當時國內主機板產業還普遍沿用美商所開發出來的公板設計圖進行生產, 但是童子賢、廖敏雄、謝偉琦以及徐世昌這四名不到30歲的年輕電腦研發工程師,卻有感於台灣主機板技術遠遠落後美國,且停留在代工業務上,因此決定共同創業,成立華碩電腦,並在台北市長春路租下一層老舊公寓作為出發點,希望做出最好的主機板產品,建立起屬於國人的品牌。

施崇棠加入 邁向國際

而在稍後加入團隊的董事長施崇棠帶領下, 經過1 6 年的奮力打拚,華碩電腦不僅成功將台灣的主機板品牌推上國際舞台,更打造出高達8.82億元的品牌價值,成為台灣資訊硬體製造業的龍頭品牌。

營收從2.3億增至3500億

從第一年員工40多人、主機板出貨量不到1萬片、營收僅有2.3億元的規模,到去年華碩電腦的全年合併營收已超越3500億元,主機板出貨量更高達5200萬片,全球市佔率達36%,遠遠領先其他競爭對手,而且集團下所屬產品線也從先前的主機板進一步擴大到VGA繪圖卡、光碟機、網通、筆記型電腦以及手機與EMS(電子專業代工 )等其他3C產品領域,其中主機板與VGA繪圖卡的年出貨量均保持在全球第一的領先地位,筆記型電腦去年也快速攀升至全球第四大製造廠、第十大通路商。

工程師領軍 建立口碑

目前主掌華碩品牌行銷業務的品牌行銷總監韓德行回憶說,台灣在90年代時的主機板產業已進入百家爭鳴的階段,業者高達3、400家,但大部份都還是為國外通路商代工的貿易商,並沒有自己的品牌,主機板產品在工廠生產完成後,隨手用紅塑膠繩綑綁,再送到貿易商進行包裝,可說是稀鬆平常的事,因此國外最終消費者並不會認識到台灣主機板品牌。

另一方面,當時台灣業者在主機板的設計上,均是依照美國C P U 、晶片組與主機板通路業者所共同發展出來的公板設計圖, 因此不僅缺乏特色, 更無法完全與P C ( 個人電腦 )中其他配備與軟體百分之百相容,常因此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加上品質良莠不齊,PC組裝廠常需要另外再逐一對組裝完成的系統進行測試,增加一道工序。

華碩四位創辦人,以及稍後從美國休養返台,加入團隊的董事長施崇棠,由於均是工程師出身,因此在創業開始,即放棄原先產業界沿用公板設計圖的作法,致力於研發,希望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主機板產品,此外在品質部份,除了使用最好的零組件之外,並在主機板出貨之前,針對各項週邊的軟硬體進行最詳盡的測試,讓客戶能夠在拿到主機板的同時,可以立即使用,不用再多投入測試的時間與精力。

一路堅持 做對的事情

韓德行強調,華碩一路走來,都堅持「要做對的事情」,事實上,在當時做主機板要賺錢是很快的事,但是華碩卻選擇一條比較辛苦的道路,希望將品質放在第一,更要把產品做到最好,因此即便過去國內外有不少相當規模的主機板同業都從市場上消失了,不過華碩卻仍持續壯大、成長,代表華碩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