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房價飆 台灣貧富差距惡化專題報導系列之三

--以服務業協助中高齡弱勢就業 縮減貧富差距--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五日電)台灣貧富差距惡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胡勝正說,「其實現況是贏者通吃」,政府將積極協助弱勢群體就業。學者吳忠吉分析,貧富差距與失業率息息相關,政府應優先協助中高齡失業者,媒合就業應與企業聯結。學者許松根建議,應善用服務業及製造業,協助弱勢者脫離困境。

台灣貧富差距似乎日形擴大惡化,但胡勝正表示,台灣最高所得家庭與最低家庭所得差距,在連三年縮小後,今年僅微幅擴增0.01倍至6.04倍;另一項調查所得分配是否惡化的吉尼係數0.34,也未達0.4警戒值。他分析,台灣貧富差距現況是「贏者通吃」,金字塔尖端的人愈賺愈多,主因是全球化造成所得分配不均,再加上中國提供大批廉價勞工,導致台灣薪資無法提高,薪資上漲幅度和台灣經濟成長不成比例,勞工階級才感受不到經濟成長。胡勝正指出,許多國家均透過課稅制度,改善貧富差距。

胡勝正表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等高社會福利支出國家租稅負擔多數在29%至12%之間,普遍高於台灣14%,但國內只要一提到課稅問題,就遭逢很大社會壓力,不如積極促進弱勢群體就業,更能發揮效果。他說,改善所得分配的意義,是將低所得家庭生活水準提升,不是要將高所得家庭生活水準拉下,因此,加強照顧弱勢群體,應是縮小貧富差距政策主要精神,也是行政院近期公布大溫暖社會福利政策的主軸。胡勝正舉例,應促進在地就業、提高原住民就業率,釋放更多工作機會,讓具有就業能力的弱勢勞工可找到工作,也應鬆綁勞動法規,提高企業聘僱意願。他強調,若協助弱勢勞工就業做的好,有信心台灣高低所得分配差距在近年內可降至6倍以下,但改善整個結構是一個長期問題,但政府已經展開改革行動。台大經濟系教授吳忠吉表示,政府要改善所得差距,直接方式是「劫富濟貧」,富人繳多點稅,或是提高社會福利,但以目前現況,二者壓力都不小。

不過,他說,政府並非沒有著力點,建議重新檢討現行社福措施,重新安排補助順序,以對中高齡失業者、老人、學童等為優先協助對象。吳忠吉指出,台灣貧富差距拉大與失業率問題息息相關,政府對策還有可檢討之處,例如提出擴大公共就業方案,讓一堆人去掃地、砍草,一旦經費用光後,這些人又回到找不到工作的原點。因此,他建議,政府應制定一項機制,媒合就業應與企業聯結,依照美國作法,白天提供失業者到企業內服務,晚上強制學習相關技能,這樣不但有一技在身,且能讓企業有更多選擇人才機會,對雙方都有利。他說,因產業結構調整,台灣中高年齡失業者是政府應最優先協助對象,因這些人過去是家庭經濟支柱,失業後造成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政府在協助過程中,應提高這些人學習新的技能的誘因、不是派他們去掃地。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許松根表示,有錢不是錯誤,如何讓窮人有翻身機會,是政府要努力願景,政府早就推出一系列社會福利措施,也確實對縮小所得差距有效,只是這部分可以再變化空間應該有限。

許松根認為,政府要協助弱勢者跳脫困境,就要善用服務業及製造業,因為這是台灣的重心產業,較會創造更多就業,除了遊民沒工作意願外,應該可吸納大量失業者,從中才能循序漸進的去解決貧富差距拉大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