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共農業論壇 中國搞利多 台批口惠不實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0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寓中/綜合報導〕國共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昨天閉幕,中國宣布二十項所謂對台農業利多政策,包括增設四川新津、重慶北碚兩個台灣農業創業園,以及上海郊區、江蘇昆山和揚州等三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園區從事農業合作專案的台灣農民,可依中國有關法律和規章直接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

另外,對台灣漁船自捕的水產品進口,在原來允許輸往福建的基礎上,增加允許輸往廣東汕頭。

國民黨方面昨晚也證實,中國將首度針對台灣對中國的農業投資,提供金融貸款專案;至於金額,中方的說法是不會少於二百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超過新台幣八百億元。

過去中國推出的對台貸款專案,有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三百億人民幣,以及華夏商業銀行的二百億人民幣,但對象主要是台商,對農業投資提供專案貸款,還是頭一回。

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昨天在中國海南省的博鰲舉行,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閉幕式上宣布對台二十項政策,相關落實措施橫跨中國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交通部、國土資源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等部門。

在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方面,將簡化園區台資農業企業在專案的核准、企業的立項、稅收、徵收、稅務的徵收,檢驗檢疫通關等相關審批辦理手續;對創業園的重點農業高新技術專案予以優先立項重點扶持;對試驗區內已經核准簽約的台資農業發展專案,在依法、節約、高效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土地。

有關鼓勵和支援兩岸農業合作與技術推廣方面,中國有關部門將運用農業技術推廣資金予以支援;優先安排台灣產的獸藥產品在中國審批和註冊,取得證書後,可透過在中國設立的銷售機構或委託符合條件的中國代理機構在中國銷售;鼓勵和支援兩岸農業界開展農牧產品、水產品等深加工。

另外,在服務便利兩岸農產品貿易和台資產品銷售方面,中國行政主管部門將縮短台商自台灣引進種籽、種苗栽培檢疫許可的審批周期,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台資企業自台灣進口自用的與農牧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種源品種,經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進口申請,並報農業部審批後,可以「零關稅」進口。

而為提供台灣鮮活農產品在中國的運輸服務和通行保障,台灣農業產品將可享受沿線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的「綠色通道」通行費優惠政策,以及沿線收費站設置的專用綠色通道優先通行。

陸委會籲中速與台灣協商

〔記者羅添斌、楊雅民/台北報導〕對國共舉行「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陸委會昨天發表聲明,指當前兩岸農業擴大交流的負面影響愈來愈明顯,當務之急應重建兩岸農業交流秩序,並就雙方關切的農業議題及早協商。

農委會也表示,國共去年4月起舉辦第一次論壇至今一年半以來,執行各項決議的成果並未展現,不僅台灣水果外銷中國數量極為有限,台灣優良品種與農業技術也不斷遭中國竊取。

農委會指出,中國水果假冒台灣水果銷售,使得台灣外銷日本農產品市場漸被中國取代,中國黑心廉價農產品再透過走私侵台,打擊台灣農業,兩岸農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而非互補。

陸委會呼籲中國務實面對兩岸現實,及早與台灣外貿協會聯繫安排協商事宜,也希望國民黨共同敦促中方及早與台灣展開農業協商,以具體行動落實保障台灣農業利益及農民權益的共同目標。

陸委會指出,中方提出所謂「四點建議、七項共同建議、二十項政策措施」,都是舊調重彈,無任何具體突破之處。過去一年多來,中方基於政治考量片面採取多項對台農業優惠措施,不僅對台灣農產品輸銷中國助益有限,而且還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地方首長籲農民切勿過度憧憬

〔記者蔡宗勳、朱有鈴/綜合報導〕嘉義縣長陳明文昨直指國共論壇祭出所謂優惠的做法為炒作話題,中方開放市場誠意有限;高雄縣長楊秋興也籲農民不要對國共「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有過度憧憬,中國真正的目的是想騙取台灣技術,這次論壇應該是統戰之舉,會讓農民遭殃。

陳明文指出,連戰強調台灣農產品銷中重要性的說法以偏概全,他表示台灣農產品登陸,短期對紓解產銷失衡壓力有限,長期則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且農業技術有移轉之虞,屆時台灣農民恐將無語問蒼天,欲哭無淚。

楊秋興則在縣府主管會報中說,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只佔萬分之六,價格不到日本的一半,市場固然越大越好,但並不主張以中國為主要市場,尤其當地沒有檢疫、不重視農藥殘留,無助提升農產安全。

他強調,對岸真正想要的只是台灣的技術,農業局應與各鄉鎮市農會再作觀念溝通,不要讓農民對中國產生不當憧憬,徒然被人統戰又騙走技術。對中國搶註冊台灣地名或「黑珍珠」等農產品名稱,楊更形容,這個國家簡直是土匪!

高縣農業局農務課長黃順成並舉許多民眾投資失敗的例子,說明中國市場阻礙重重,畫出的大餅事實上根本行不通。

他說,兩年前連戰訪中後,中方釋出農業大利多,燕巢有人看好商機,將棗子外銷至中國,但因付出意料之外的通路等額外費用,且市場不如預期,兩年就賠掉一千萬。

黃順成說,類似的農業合作論壇其實是在扼殺台灣農業生機,許多人都是帶著錢和技術、種苗過去,最後一個人回來。

綠營立委批國共吸淨台灣資源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針對國共論壇達成七點結論,民進黨立委吳明敏昨表示,這是中國主導、國民黨當附庸,基調就是在幫助建設中國農村,這是最大的迷思,並且企圖「吸淨」台灣資源。

吳明敏等民進黨立委質疑中國「以農促統」,強調兩岸農業交流造成台灣「三去一回打」的現象,資金、技術和人才不斷移往中國、農產品卻低成本回打台灣市場,加上台灣商標遭中國侵權等,嚴重衝擊台灣農業。

吳明敏昨與立委陳憲中、黃偉哲、鄭國忠召開記者會,認為中國應與台灣政府對等談判,而非與國民黨談農業交流。

吳明敏表示,國共在海南島舉辦這項論壇,但議題主導權卻在中國,並非政府對政府的對等談判關係,顯示中國企圖侵蝕台灣的農產品市場,達到「以農促統」的政治目的。

黃偉哲則說,兩岸農業論壇若不能真正解決商標侵權問題,任何合作都是騙人的,只會把台灣帶入死胡同。

假台產水果充斥 中方允處罰

〔記者王寓中/綜合報導〕國共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昨在中國海南省的博鰲登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開幕致詞時,主動提到台灣農產品的智慧財產權問題,中國則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閉幕時宣布,將對非原產於台灣的水果、卻假冒台灣產地水果進行銷售的行為予以制止,並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處罰。

陳雲林宣布兩項有關台灣農產品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措施,包括將嚴格區分台灣產地水果和台灣品種水果,凡銷售非原產於台灣島內的台灣品種水果,均需在包裝物和價格標籤上註明產地,並加強對相關廣告宣傳的監管力度,對違法的廣告將依廣告法等規定處罰。

另外,中方歡迎台灣農產品生產商和經銷商在中國透過註冊普通商標、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等方式,獲得「商標法」的保護,對侵犯台灣農產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將依商標法有關規定處罰。

連戰在開幕致詞時指出,農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都要面對智慧財產權及商標權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影響到生產者的權益,也影響消費者的權益,兩岸農業交流之後,有很多非台灣生產的農產品用台灣農產品的名義推銷到市場,也用了「梨山」、「阿里山」等註冊商標,讓它名不副實。

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回應表示,兩岸要共同加強農業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切實保障農民的正當權益。他承諾,中國有關行政管理機關,要加大市場監督管理的力度,進一步規範好市場,保護好台灣農產品的品牌和利益,也維護好中國市場的信譽和形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