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挺扁 教改 李遠哲告別12年院長職務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0日訊】(據中廣新聞張德厚報導)「挺扁、教改 李遠哲告別12年中研院院長職務」


中央研究院10月19日舉行第八、第九任院長交接典禮,典禮由總統府秘書長陳長山主持監交,李遠哲將把擔任了十二年的院長職務移交給新任院長、中研院基因體中心主任翁啟惠。

新任院長翁啟惠:提升研究品質、延攬人才正式上任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曾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名,他表示雖然接任中研院院長,但這只是撥出人生中的一段時間做公共服務,學術研究還是畢生的職志,由於中研院院長對於政治、經濟、社會各種問題的看法,總是受到政府單位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翁啟惠也表示,未來如果被諮詢,他會以專業角度看問題、提建言,不會針對個人或黨派。

隨翁啟惠一起上任的中研院三位副院長,其中,台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劉翠溶,專長是歷史研究,是現任副院長留任。另外兩位新任副院長是中研院天文所特聘研究員劉兆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王惠鈞,劉兆漢專長是無線電科學及太空科學,王惠鈞專長則是結構生物學。

翁啟惠相當推崇前院長李遠哲在任內的成就,他表示接下院長一職,感到莫大的壓力與挑戰,他為中研院的未來定出了四個初期發展的目標,包括改善研究環境及待遇、吸引國際人才,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培養優秀學術人才。(t)

翁啟惠:「第三,整合研究領域,加強重點發展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第四,鼓勵以學術專業回饋社會,加強智慧財產權的轉移,移助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及相關法規。」驕傲三件「課外活動」 卸任後「立足小分子 鍾情大宇宙」而告別12年院長生涯的李遠哲,則將任中研院原子分子研究所特聘研究員。(t)

李遠哲:『中研院的許多實務,我花了不少心血,我現在的心情就是要「立足小分子」,要回到原分所工作做研究工作,「鍾情大宇宙」這一點是一直是我所盼望。』李遠哲說,台灣是他的家鄉,地球也是他的家鄉,希望能為人類社會繼續奉獻,也許有一天會離開地球到太陽系的其他的地方發展。(t)

李遠哲也還是維持一貫不想理會記者的態度,表示只要記者不來找他就覺得輕鬆,十二年來最難忘的就是面對記者。他說回國後大半工作都是做中研院的學術工作,只有偶爾做些別的事情,但是報紙對中研院的工作沒興趣,都拼命寫些別的事情,好像他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

李遠哲表示,回想過去十二年,除了中研院的工作外,有三件「課外活動」最令他覺得欣慰驕傲,第一事是投入教改的工作,為了教改走遍全國,提出了許多教改諮議報告書,雖然現在台灣的教改還是有很多問題,但是要一步一步的解決。第二件事情是921大地震後,中研院立刻協助民間成立救災組織,參與重建工作,第三件事情則是2004年參與跨黨派小組,九個星期下來提出三個認知四個建議,以現在的情況看,當時的結果還是符合時代潮流、很有用的。(t)

教改、挺扁涉入政治太深 李院長毀譽參半雖然李遠哲對於他三個課外活動感到驕傲,但是其實過多的課外活動也正是外界對李院長所一直詬病的,有不少人認為他涉入政治太深,中研院院士院士勞思光就認為,學界可以表達意見,但不應參與實際工作,像李遠哲曾擔任一些政府單位的召集人,就不太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朱浤源指出,雖然國民黨時代李遠哲就受重用,但是到陳水扁當選總統後,李遠哲知識份子過度天真浪漫的特性,使得他涉入政治更深。(t)

朱浤源:「我們肯定知識份l的浪漫,不過這個浪漫落實到政治上面,就產生成了傷害。陳總統跟李總統、連副總統不一樣,他的學歷比較低、只有大學畢業,所以對於李院長的欣賞、肯定就更溢於言表,所以李遠哲院長更喜歡陳總統,所以一旦陳水扁出來競選就挺他,兩次總統大選都挺陳水扁。」

朱浤源表示,李遠哲和當局的關係良好,好的方面來講,中研院的經費從李遠哲上任以來,由每年20億增加為80億,增加了三倍,較充足的經費使得中研院能夠添購新的硬體設備,吸引夠多的優秀海外人才。不過,李遠哲任內也絕非只有建樹而沒有遺憾。(t)

朱浤源:「他本人對國家及中研院的貢獻方面我覺得兩個遺憾,第一個遺憾是對外,他的教改及921賑災的後續都沒有成功,特別是教改,已經被證明失敗,對內的話就如同教改一般,他推動的是美國式的民主,使得各所裡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都被動員,分到各委員會去,所以大家都忙著一些公家的事,研究反而做得少,而且彼此品頭論足,變得必須要評判別人而造成力量的分散,而且相互的制肘,使得研究的創意相對的就降低,這是院內學術工作上一個很大的遺憾。」

李登輝前總統曾批評李遠哲說「這個人,以為自己是萬能的,教改要管,九二一重建他在行,兩岸問題希望插一手,到處點到為止,卻從來不願意腳踏實地做最基本的苦工,這會變成在搞造神運動,無法真正為國家做事。」

新任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他未來會用生物科技的學術專業,積極服務社會,「但不懂的事就不會去參與,因為這樣比較健康。」比較中研院近三任院長,吳大猷強調院內學 研究,李遠哲則參與許多院外政治事務及社會服務工作,翁啟惠顯然要走第三條不同的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