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肯納症兒安置問題 肯納園摸索建立新模式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十八日電)肯納自閉症基金會今天在花蓮慈濟大學舉辦﹁肯納症者生涯規劃研討會﹂,探討肯納症兒童長大後的安置及生涯規劃等問題,希望摸索建立一個能讓家長放心的安置新模式,肯納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彭玉燕表示,如能提早為肯納兒解決安置和生涯規劃問題,也可減輕政府的社會福利負擔。

肯納症即一般民眾稱呼的自閉症,但因常會導致誤解為病患故意將自己封閉起來,經部分病患家長和醫界人士的努力,引用最早發現自病症的學者姓名肯納,將自閉症改名為肯納症。

彭玉燕和其他三名也有肯納兒的婦女,因擔心自己萬一有一天不在了,小孩子該怎麼辦的問題發生,於三年前集資在花蓮縣壽豐鄉買地,設立肯納園照顧患有肯納症的孩子,三年來逐漸步上軌道,並成立財團法人肯納自閉症基金會,將關懷範圍擴大到其他肯納兒。

雖然肯納園的工作漸上軌道,但肯納兒長大後的安置和生涯規劃隱憂,仍然未能完全卸除,肯納自閉症基金會特地於今天在慈濟大學舉辦肯納症者生涯規劃研討會,探討肯納兒的安置和生涯規劃問題,希望能摸索建立一套新的模式解決問題。

從美國返台的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兒童精神科暨發育障礙特別門診主任蔡逸周表示,目前台灣沒有一個專門收容肯納兒的合適機構,雖然有其他照顧機構可收容肯納兒,但卻必須和其他身心障礙者一起接受照顧,這種作法很容易導致肯納兒被放棄,讓家長無法安心。

蔡逸周指出,目前肯納園摸索運作的模式,讓肯納兒不須一直跟著家長,家長也可以放心,雖然在相關法律規定上並不是很清楚,但肯納園能獨立自主走出來,已鼓勵其他肯納兒家長投入,一起走出對的路來。

對於肯納兒成年後的安置問題,蔡逸周認為可依據肯納兒個人的自理能力和程度進行社區安置,安置模式大致包括與雙親或親戚同住、安置於療養院所、安置於社區家園、獨居或群居生活。

肯納自閉症基金會顧問詹和悅及彭玉燕均指出,肯納兒的安置和生涯規劃較少被探討,但隨著肯納兒逐年長大,這項問題的重要性就更加明顯,現在肯納兒從學校出來後完全沒有地方可以安置,政府也缺乏肯納兒的安置計畫和生涯規劃,如能提早為肯納兒規劃,不僅可讓家長放心,還可為政府減輕社會福利的負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