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921地震研究 登上Nature科學期刊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在國科會的支持下,中央大學及台灣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建立出921地震的「地震破裂模型」,這項研究成果並登上最新一期國際知名的「Nature」科學期刊上,受到國際高度矚目。相關研究顯示,921地震如果數百年後再發生的話,情況可能很類似!

921地震已經過去7年,行政院國科會支持下,結集台美日德4國學者合作,在車籠埔斷層進行深井鑽探,成功取出3段主斷層帶岩心,經研究發現,12公分厚的滑移帶至少滑過33次,這代表921地震行為將重複發生,且921地震整個能量足足有115顆原子彈。這項重要研究已登在昨天出刊的Nature期刊上。

由國立中央大學及台灣大學研究團隊主導,台美日德四國學者共同合作,從2004年1月起在台中大坑,進行地表下2公里深的「台灣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TCDP)」,取出了幾個主要斷層帶的岩心,並且在1111公尺下,成功取得了一段921地震的斷層滑移面。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研究團隊發現12公分的滑移帶至少滑過33次。最新研究發現,斷層滑移帶厚度是了解地震能量一個重要參數;而且地震發生將可重複的,這代表地震會重複發生。

學者指出,921大地震如果400年後再發生,發生地點和錯動情況可能重演。由於車籠埔斷層北邊(豐原一帶)滑移量較大,斷層帶附近應該避免興建橋樑、大型公共建築及高樓層建物,房屋耐震度也需達一定程度。

經研究團隊仔細計算,921地震在井址所在的斷層滑移能量高達11.6百萬焦耳/每平方米,其中只有6%滑移量導致錯動,其餘都反應在熱及震波釋放。地震開始與結束行為,熱能扮演滑動多少的重要角色,這也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馬國鳳說,以往科學家沒有實證資料只能夠假設,車籠埔斷層研究提供了最直接準確的數據,建立出正確的「地震破裂模型」,在瞭解地震行為甚至是地震預測的科學研究上,是一大重要突破,,因此受到國際高度矚目。這項研究成果並登上了最新一期的國際知名「nature」科學期刊。

國鳳還指出,如果幾百年後921地震再次發生,可能會帶來類似的災害﹔因為車籠埔斷層北邊滑移量較大,斷層帶附近就應該避免興建橋樑、大型公共建築、以及高樓層建物。◇

(據中廣新聞張德厚報導)921地震已經過去七年,相關研究顯示,未來同一個地點可能會發生相同規模的地震!中央大學及台灣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建立出921地震的「地震破裂模型」,這項研究成果並登上國際知名的「Nature」科學期刊。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台大及央大的研究團隊從2004年1月起在台中大坑,進行地表下兩公里深的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取出了幾個主要斷層帶的岩心,並且在1111公尺下,成功取得了一段921地震的斷層滑移面。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研究團隊發現12公分的滑移帶至少滑過33次,同時每一層的形貌都非常類似,這代表地震會重複發生,可以直接證實地震喜歡在「老地方」發生。

以往科學家沒有實證資料只能夠假設,車籠埔斷層研究提供了最直接準確的數據,建立出正確的「地震破裂模型」,在瞭解地震行為及地震預測上是一大突破,這項研究成果並登上了最新一期的國際知名「nature」科學期刊。

馬國鳳:「要瞭解地震怎麼開始及怎麼結束,以後才能做更科學的地震預測,所以這個研究的成果是,可以算地震在滑動時它到底花了多少時間把斷層打破,地震的行為不僅是要預測震央一個點,還要暸藉它的力學原理,你才能夠預測它的行為,這個成果是國際上第一次發表,我們幫助地震預測更往前再踏一步。」

馬國鳳指出,如果幾百年後九二一大地震再次發生,可能會帶來類似的災害,因為車籠埔斷層北邊滑移量較大,斷層帶附近就應該避免興建橋樑、大型公共建築、以及高樓層建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