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 傳統全記錄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福男/高縣報導

台灣高縣阿蓮鄉中路吳厝,名列高縣歷史建築之一,在地方文史團體大崗山人文協會協助下,《穿越時空話吳厝》導覽手冊昨出爐,以深入淺出圖文再現吳厝歷史風華。

位於阿蓮鄉中路村的安溪吳厝,距今至少有一百五十年以上歷史,是二層行溪流域最具代表性的鄉紳宅第,原為兩落雙護龍格局的合院建築,外牆為土埆牆、斗砌磚牆的承重牆身,木作屋架為穿斗式構造,由於吳家曾為官吏宅第,其原建築規模、形式與裝飾都較一般民宅考究而精美,但風格樸實風雅,未有奢華過飾,而石雕、木雕、磚雕藝術都相當精采,百年來大致維持原貌,深具傳統建築工藝價值。

地方文史團體大崗山人文協會為保存吳厝積極奔走,除與樹德科技大學建古系組成研究團隊,對吳厝歷史和現況進行深入研究,並發動社區志工,整理吳厝週遭環境,讓吳厝子孫和社區居民以保有百年文化資產為榮。

為引導更多人深入欣賞吳厝傳統建築之美,大崗山人文協會並出版「穿越時空話吳厝」導覽手冊,手冊計有四十八頁,透過電腦剖繪圖像,圖文並茂呈現吳厝各項構件和傳統工藝之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十五日電)位於新竹市北門街上的進士第,建於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是「開台進士」鄭用錫為自己建造的三開間五進大院落。因為土地爭議,這座產權屬於鄭家後代的古蹟年久失修、屋瓦殘破,不過,古宅隨處可見繁複而細緻的雕工,仍見證鄭用錫當年的社會地位。
  • 大溪「李騰芳古宅」與板橋「林本源園邸」,在臺灣北部的開發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桃園縣及臺北縣攜手合作,透過「雙厝奇緣」兩座國定古蹟締緣及兩地古蹟交流參訪活動,將一個世紀之前結緣的兩大家族,在百年之後又再續前緣,牽出臺北縣、桃園縣跨縣市合作之姻緣,並預告了北、桃兩縣未來進一步合作的契機。
  • 板橋林本源園邸昨天與桃園縣唯一的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雙厝締結,是北桃2縣合作的第1個文化盛事,雙方推出共10梯次的「雙厝奇緣之旅」,帶領民眾依著2大家族的發展軌跡,認識北台歷史文化;台北縣文化局長朱惠良指出,北桃將陸續推出更多文化合作事宜。
  •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二日電)蘆洲市中正路的李友邦古厝建於一八五七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是一處閩南式傳統三合院建築。台北縣長周錫瑋今天下午視察三級古蹟蘆洲李氏古厝,除感念李友邦將軍的英勇事蹟,也允諾協助重現古宅風華,讓民眾了解這處古蹟的歷史意義。
  • 〔自由時報記者吳俊鋒/龍崎報導〕龍崎鄉山區的水堀坪附近,有個「人頭坑」的恐怖舊稱,據聞因清朝時代百姓常遭生番或土匪活逮,然後拖到此斬首示眾,故名,長年陰氣沉沉,總叫路過居民毛骨悚然;隨社會進步,古部落已逐漸被淡忘,但每逢農曆7月,耆老們免不了想起這屬於當地的神鬼傳說。
  • 【大紀元10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二十六日電)台北市文化局今天會同文資專案小組,會勘位於台北市貴德街七十三號的古宅茶商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這座傳奇建築外觀氣派華麗,向來不為外人窺見室內廳堂,但仿歐式建築的古典立柱、大拱廊,建築用料施工精良,忠實反映時代風格,文資專家會勘後一致建議指定為古蹟。
  • 〔自由時報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大稻埕早期為全台最繁華的都會之一,貴德街更「因茶而貴」,其中,位於貴德街73號的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見圖,記者洪敏隆攝),仿巴洛克風格的三層樓建築物最為醒目,在該建物所有權人主動遞案,文化局文資專案小組昨會勘,認為該古宅是茶商店屋的精緻典範,已達指定古蹟標準,並建議開放一樓與庭園,朝家族史設置展示空間,豐富大稻埕的文化旅遊深度。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 趙鼎剛強不屈,保國忠心九死不移;朱穆專心攻讀,狀似痴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