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飛安專家:台灣應建立國際標準的航空法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4日訊】(據中廣新聞彭群弼報導)國籍航空公司年度飛安年會,今天上午在台北舉行,特別邀請剛剛從國際民航組織退休的資深官員來台專題演講,資深官員建議,基於國際民航界的「高度法制化,標準化」,台灣政府應該努力將本身的法律架構,朝向國際民航法規的方向融合,甚至採取更積極的立法行動,才能夠在無法獲得「法律承認」的困境中,爭取到國際的「認同」。

第十四屆國籍航空公司飛安年會上午在台北召開,三百多位來自政府,業者及學界的代表齊聚一堂討論飛安議題,比較特別的是:主辦單位今年邀請到剛剛從國際民航組織退休,原本負責國際民航組織法律部門的Michel Milde來台發表專題演講,Michel目前擔任加拿大麥克基爾大學航太法律學院的院長,當年曾經參與草擬,並一路建立國際民航相關重要約定的內容。過去因為是隸屬聯合國的正式官員,因此不能來台訪問,據了解,他有一次從台灣過境轉機,都引來中共的抗議及關注,顯見他的地位及重要性。

Michel Milde回顧整個民航公約的發展歷程,當年芝加哥公約起草時,中華民國是參與發起的成員之一,芝加哥公約的內容,也成為整個國際民航法規的基礎及架構,中華民國的國際民航組織會員國身份,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被中共取代,當年也是蒙特婁公約完成的一年。台灣自此也被排除在國際民航組織以及相關的公約規範或保護,他形容:從國際法的基礎來看,台灣是不存在的!

Michel表示:台灣究竟存不存在,其實是個高度政治性的議題,絕非單純的法律考量,但台灣存在於國際社會,是不可能被忽略的事實,台灣也透過經濟發展以及製造業的實力,向國際展現能見度,但台灣要如何建立國際的認同,需要努力的方向有很多,以國際民航的相關規範為例,他建議台灣政府應該全力透過國內法律架構與國際法規接軌的方向努力,並遵循國際的標準,此外,有鑑於恐怖攻擊事件的威脅,他也建議台灣在相關的恐怖攻擊犯罪的刑罰,也可以主動積極的配合修訂,表達嚴懲不法的決心,不要自外於國際社會。

他表示:2001年台灣順利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的名義加入了WTO之後,似乎已經為台灣重返國際社會打開的希望之窗,這樣的模式值得台灣在爭取加入其他國際組織的參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