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4年4億 教部重金砸台灣研究相關學系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為加速提升國內台灣領域的研究表現,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宣布,教育部未來四年計劃投入四億兩千七百多萬元,重金砸在台灣相關研究計畫,平均一年投入一億多元,較過去一整年投入人文領域研究的九千萬元經費還高,金額也是歷來之最。

但學者憂心,一時釋出過高經費,拚得出研究的數量,不一定能拚得出夠水準的研究,審查及執行研究計畫都要很嚴謹。

杜正勝昨天出席政大「台灣史研究相關系所現況與展望」研討會時指出,近年國內高等教育成長幾乎停滯,唯台灣研究相關學系及課程蓬勃發展,民國八十三年至今,教育部共釋出一百三十九個教師員額,於五十所大學開設了台灣語言、文化、歷史、藝術、宗教等台灣相關研究的學系所,各大學台灣相關的課程總共開設了四百七十門課。

「過去當政者 頭腦不清楚」

但他認為,儘管台灣相關研究的課程發展快速,相關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及研究成就卻明顯不足。杜正勝指出,教育部統計近七年台灣人文為主的研究,博士論文才十五篇、碩士論文也才八十五篇,平均一年約十篇的研究產量,實在是太少。

杜正勝說,台灣本土化的研究,原是天經地義,過去卻被污名化,受當政者「頭腦不清楚、觀念偏頗」影響,一直沒有發展出台灣學,未來台灣的年輕人要走出國際,就要有自己特色,非得了解台灣不可。

小國科會 集中火力研究台灣

他並分析,當前台灣研究仍面臨累積資料不足、研究人手不足、缺乏多語能力、沒有跨學科整合和區域比較研究等問題,教育部決定大手筆調整研究經費,支持學者投入台灣研究。

杜正勝說,教育部顧問室有「小國科會」之稱,目前一年研究經費有十一億,但平均每年用在人文社會的研究,總共才九千多萬元,實在太低。

所以,除今年已核定一千三百萬元經費在台灣研究各項計畫,並打算明年起,將十一億預算中規劃出三億四千五百多萬元,應用在含台灣研究及通識在內的人文社會領域研究計畫。

他並說,預定九十六年至九十九年,教育部還會推出台灣研究的中程計畫,預定四年共花費四億兩千七百多萬元經費來支持,他說這是「彌補過去長年投入之不足!」

專業人才不足,台灣研究最大瓶頸

〔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儘管國內大學台灣研究學系發展蓬勃,但經初步學系評鑑結果,普遍存在師資不足問題。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連劍橋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等國外知名大學都爭相增設台灣研究,國內各大學更應加速培育相關專業研究人才。

杜正勝認為,因應國際各大學增設「台灣研究中心或課程」,例如哈佛大學曾設台語課,劍橋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等世界知名大學都設有台灣研究課程,還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等,也都在洽談研擬增設中,國外如此重視,國內更應該加緊培育台灣領域的專業研究人才。

而國內第一次「台灣相關系所評鑑報告」初步結果昨天出爐,評鑑計畫召集人台灣師大教授吳文星說,民國八十三年至今,台灣的各大學相繼成立台灣相關學系所,至今共有二十五校系所,只是過去國內沒有培養台灣文學語言及文化相關研究人才的學術機構,以致許多學校都出現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

吳文星說,現有各台灣學系所專任教師約為二或三人,相較於傳統教育部增設系所「四員一工」標準,師資人力都有落差。

少數優秀師資過度集中北部特定大學,年齡資歷比較淺、學識涵養與教學經驗有待累積,也都是問題。

更令人意外是,最早開創設立台灣相關學系的真理大學,因招生情況不理想,決定停掉台灣語言學系,成為國內第一個「停招」的台語系,校方並將招生還不錯的台灣文學系,遷到台南麻豆校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