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校園失物招領 成堆沒人領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儀珊、車筱慧/新竹報導〕新竹縣光明國小校門口怎麼賣起衣服?原來是學童掉東西的情況屢見不鮮,認領卻不踴躍,校方為了提升校園失物的認領率,每星期擇日把東西放到校門口,方便家長辨認領取。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新竹縣市各校園裡,為了替這些失物善後,校方可是大傷腦筋。

學生最常掉什麼東西?各校的失物可說是堆積如山,但多所學校都指出,學童最常掉的是衣服、餐盒袋等物品,特別是外套數量最多,學童往往因為玩耍、天氣轉換或換教室,隨手將外套脫下,接著就忘了帶走,成為失物等待招領。

將送給山區需要的孩子

其實不少學校都碰到一樣的情況,為了避免遺失物越積越多,各校都備妥一套因應措施。光明國小表示,校方會把這些衣服收起來,等到學期末時,家長會協助洗淨衣物,送給山區需要的孩子。

新竹縣博愛國小也會把衣物收起來,「展示」在學務處裡,倘若無人聞問,學期末時就會嘉惠給清寒家庭的學童,校方也會技巧性的讓學生接受,避免傷到學童的自尊心。

新竹市陽光國小及舊社國小,則是定期以「拍賣會」的方式消化這些失物,陽光國小校長林碧霞表示,所有的物品定價都是十元供師生購買,拍賣所得就做為學生活動基金。

舊社國小負責處理失物的老師張慧筑還透露,其實處理遺失物有不少趣事,曾有學生買了外套回去發現是同學的而歸還,也有家長前來購買時,發現多件自己孩子的衣服,回去扣小孩零用錢的情形。

師長們建議家長,學童的隨身物品最好都能貼上姓名或是學號,衣服的話,也可以在內裡用奇異筆寫上名字,通常學校若是撿到有姓名的物品,都會透過廣播直接請同學領回。

看問題–惜物 應由家長身教做起

記者陳儀珊/特稿

談起校園遺失物,不少教師都承認,失物的認領率真的是越來越低,好好的衣物就這樣擺著等不到失主。幸好校方都已有一套處理方式,雖不至於浪費物資,卻也讓人納悶,為什麼有越來越多學童掉了東西不想去找?家長也不會問呢?

攤開學校的失物,只能用琳琅滿目來形容,東西不但能用、能穿,也不乏名牌球鞋、文具或外衣,部份名牌恐怕都還具有二手行情價,但是失主們似乎一點也不心疼。

許多師長對這個現象的感觸頗多,除了歸因於現代人的經濟狀況普遍較佳外,少子化也讓家長對孩子更為疼愛,有師長就觀察到,少部分學童東西掉了會故意不去找,因為回去向父母撒個嬌,馬上就有新的,老師若是糾正學童,如同糾正家長,分寸拿捏著實不易。

整體看來,家長的態度似乎才是決定孩子是否願意積極找尋失物的主因,如果學童掉東西時,家長能夠抽空跟學童談一談,甚至一起去學校找一找,藉此教導孩子學習細心及愛物惜物的觀念,或許情況會很不一樣。

不當的溺愛兒女,容易讓還沒有經濟能力的孩童養成浪費習慣,從小看大,長大成人後要改惡習,不但困難,也可能為時已晚,家長不能不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