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校园失物招领 成堆没人领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仪珊、车筱慧/新竹报导〕新竹县光明国小校门口怎么卖起衣服?原来是学童掉东西的情况屡见不鲜,认领却不踊跃,校方为了提升校园失物的认领率,每星期择日把东西放到校门口,方便家长辨认领取。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新竹县市各校园里,为了替这些失物善后,校方可是大伤脑筋。

学生最常掉什么东西?各校的失物可说是堆积如山,但多所学校都指出,学童最常掉的是衣服、餐盒袋等物品,特别是外套数量最多,学童往往因为玩耍、天气转换或换教室,随手将外套脱下,接着就忘了带走,成为失物等待招领。

将送给山区需要的孩子

其实不少学校都碰到一样的情况,为了避免遗失物越积越多,各校都备妥一套因应措施。光明国小表示,校方会把这些衣服收起来,等到学期末时,家长会协助洗净衣物,送给山区需要的孩子。

新竹县博爱国小也会把衣物收起来,“展示”在学务处里,倘若无人闻问,学期末时就会嘉惠给清寒家庭的学童,校方也会技巧性的让学生接受,避免伤到学童的自尊心。

新竹市阳光国小及旧社国小,则是定期以“拍卖会”的方式消化这些失物,阳光国小校长林碧霞表示,所有的物品定价都是十元供师生购买,拍卖所得就做为学生活动基金。

旧社国小负责处理失物的老师张慧筑还透露,其实处理遗失物有不少趣事,曾有学生买了外套回去发现是同学的而归还,也有家长前来购买时,发现多件自己孩子的衣服,回去扣小孩零用钱的情形。

师长们建议家长,学童的随身物品最好都能贴上姓名或是学号,衣服的话,也可以在内里用奇异笔写上名字,通常学校若是捡到有姓名的物品,都会透过广播直接请同学领回。

看问题–惜物 应由家长身教做起

记者陈仪珊/特稿

谈起校园遗失物,不少教师都承认,失物的认领率真的是越来越低,好好的衣物就这样摆着等不到失主。幸好校方都已有一套处理方式,虽不至于浪费物资,却也让人纳闷,为什么有越来越多学童掉了东西不想去找?家长也不会问呢?

摊开学校的失物,只能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东西不但能用、能穿,也不乏名牌球鞋、文具或外衣,部分名牌恐怕都还具有二手行情价,但是失主们似乎一点也不心疼。

许多师长对这个现象的感触颇多,除了归因于现代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佳外,少子化也让家长对孩子更为疼爱,有师长就观察到,少部分学童东西掉了会故意不去找,因为回去向父母撒个娇,马上就有新的,老师若是纠正学童,如同纠正家长,分寸拿捏着实不易。

整体看来,家长的态度似乎才是决定孩子是否愿意积极找寻失物的主因,如果学童掉东西时,家长能够抽空跟学童谈一谈,甚至一起去学校找一找,借此教导孩子学习细心及爱物惜物的观念,或许情况会很不一样。

不当的溺爱儿女,容易让还没有经济能力的孩童养成浪费习惯,从小看大,长大成人后要改恶习,不但困难,也可能为时已晚,家长不能不慎。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