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明:中国十亿顾客的诱惑

廖建明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月10日讯】我必须承认,熊猫拥抱者有一件事是对的,就是今天的中国不是昔日的苏联。两者的确有一项重大差异,苏联是在意识型态与财政两方面破产而亡,中国则捞至盘满砵满。莫斯科做梦也不会期待名列《财富》杂志头五百家大企业为自己说项,但北京就成了华尔街的宠儿。

中国崛起,和平与否尚未揭盎,但财大气粗已成事实。看看下列一些最新公布的二OO五年统计数字,不能说不吓人:

一:中国外贸达一点四兆(美元下同),超越日本成为仅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的全球第 三大贸易国;十年前左右,数额只为二千八百九十亿;

二:中国贸易盈余有一千零二十亿,比二OO四年的三百二十亿翻了近两番;

三:中国出口是七千六百二十亿,比二OO四年多了百分之二十八;

四:中国外汇为八千一百九十亿,可望超越首位日本的八千四百七十亿向一兆进军;

五:中国吸引到逾六百亿外国直接投资;

六: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应会突破二千亿大关,克林顿上台时每年二百亿的数目,现在几乎不消一个月便到额了。

商人唯利是图,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到中国做生意没有不对,发展经济改善人的生活是好事。投北京所好才能进中国市场,这是现实,无可厚非,但必须要有底线,要有所不为。

美国友邦保险的前总裁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 是“中国的真正朋友”,三十年来在中国钻营,使友邦成为唯一能在中国卖保险的西方公司。他在最新一期《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季刊写文章谈美国错待中国,就是典型的熊猫拥抱者声音。

他认为尽管美国跟其他强国在价值及政治制度上有重大分歧,但千万不能让这些分歧影响双方的经贸关系。他说:“美国不应让个别议题的分歧|纵使可能是重要的事项来扭曲或削弱整体关系。”他提醒大家,“中国的十三亿人对美国产品与服务而言,代表着庞大及尚未开发的市场”,“怀疑中国的意图只会破坏跟中国做生意的理性做法”。他甚至不理会军事及战略后果,赞成放宽出口高科技给中国,否则只会益了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对手,况且“有很多高薪的美国职位都端赖出口高科技往中国”。

熊猫拥抱者喜爱说,中国未来是友是敌目前难料,但如果现在视北京为敌,那就成了“自我应验的预言”。熊猫拥抱者的死穴是台湾,因为一提到台湾,一切乐观的美言纵未全报销也大为逊色。除了伊拉克外,美军最有可能要作战的地方就是台海。这是毋须水晶球,今天已知的事。格林伯格也懂避重就轻,通篇只字不提台湾海峡的情况,否则那能以理直气壮的姿态示人?毕竟,要说服美国人去帮助中国致富间接增强解放军来杀自己的军队,不是易事。

中国市场的诱惑真的厉害,一句话,就因为人多好办事。最近出版的一本讲述在中国做生意的书,名字就直截了当道出真谛《十亿顾客》 (One Billion Customers: Lesson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自从詹纳尔 (W.J.F. Jenner)于一九九二年出版《历史的暴纣》 (The Tyranny of History: The Roots of Chinas Crisis)以来,我久未读过对中国文化具透彻了解的书,所以我很高兴读到此书,尤其这是写给一般人看的商业书籍,不是读者对象较窄的历史或哲学作品。作者麦建陆 (James McGregor) 是记者出身的商人,他跟詹纳尔一样,胆敢说出教人不安甚至冒犯一些人的真相。詹纳尔描绘中国前景灰暗,因为逃不出中国文化的高压制肘,而麦建陆则不怕作类似的判断:“狗吃狗的竞争精神,使中国人挤身世界上最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人之列”。

作者的目标是教初到者在中国做生意的情况,并写出和确认“在中国打滚已久的商人了如指掌但往往难以化成文字的一些基本真相及核心商业行为”。麦建陆的独特经历,使他可以用很多活生生例子来反映实况。他是《华尔街日报》的中国分社前主任,曾“坐享首排前座游遍整个国家”,从商后又亲身体验“权力斗争、繁复的谈判,以及政治计谋”。

中国天天变化无穷,但作者指出“中国的商业愈改变,反而更维持原状”,这不是玄之又玄的禅语,而是令人感慨的事实。如果外国人不明白中国人如何梗梗于怀受西方列强欺侮的历史,肯定在中国无立足之地。麦建陆警告说﹕“如果能够借此在谈判占上风,他们会亳不犹疑让你为过去二百年的事觉得罪疚。”

外国人要注意中国人的感受,但别指望中国人会相同回报。中国人普遍相信,“你作为野蛮人也要为以前的罪孽欠下中国一笔”。作者表示,中国人喜欢在谈判开始时以“全是你的错”作开场白,然后以“你不明白中国”来拒绝你的提议。

在中国做生意跟其他地方一样,为的都是赚钱,但中国牵涉及“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挣扎。麦建陆引述毛泽东引用清朝的口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因此,中国人不会对真正的合资伙伴感兴趣,他们一心只想取得外国技术、资金和知识,又保有合资的控制权。

由于“零和”思想太根深蒂固,而“双赢”于中国文化又太陌生,外国人在中国会遇上种种不择手段的事情。作者指“中国今天的制度几乎与诚实格格不入”,中国人并视利益冲突为有助竞争的优势,因此中国的整套生意关系跟西方不同。他说,家庭网络与个人关系比所有规定来得重要,使人在缺乏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下自保。

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外国人又未必注定失败。麦建陆述说他身为道琼斯公司在中国的首席商业代表时,如何战胜新华社。新华社想无理控制外国通讯社,措施虽然获中国的安全系统机关支持,但负责外交及外贸的部门都知道此路不通。作者利用政府部门间的矛盾,采用中国人自己的“分而治之”手法,在政府内找到盟友成功击退新华社。他强调如何讲出自己的一套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说中国政府错在何方,而要显示自己的生意怎样有利中国。他建议道:“你不能使制度出丑。”

作者显然十分了解中国的情况,但他对自己国家政治的判断我则不敢苟同。他猛烈批评《考克斯报告》,指它“显露出华盛顿冷战斗士和年青的新保守派两者结盟的思维和态度”,并引发美国的反中种族主义。麦建陆矢言,布殊总统决定不提名考克斯出任联邦法庭法官,是考克斯玩弄种族牌做政治工具的代价,又谓考克斯已暗示,在国会抨击中国已无政治市场。

我只想指出两件事实。首先,考克斯后来获布殊总统提名出任证监会主席,位置绝非等闲。其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失败,跟国会不满中国有莫大关连。

麦建陆说得没错,“今天的中国不是昔日的苏联”。苏共没有中共的王牌:让商人绮梦连绵的十亿顾客。我去年在国会听证会上听过加州共和党参议员Dana Rohrabacher说:“中国是由美国商人创造的科学怪人。”一语中的。

(作者为香港《苹果日报》前驻美国政治专栏作者)

转自《开放》2006年2月号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廖建明:联合国还有救吗?
廖建明:美国最终打赢越战
廖建明:美国多份报告痛批中共
廖建明:新闻自由可以致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