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求职难 高学历不再是高收入的保障

标签:

【大纪元3月1日讯】18日、19日,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前来“赶场”参加郑州市人才中心举办的2006年首场大型招聘会,达成初步意向者竟然不足10%.许多大学生意外发现招聘单位给出的月薪竟然不抵一个农民建筑工的收入高,“教育高成本”和“现实低收入”之间的失衡.让多数毕业生感到无奈和疑虑。

找一个满意的工作,目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心中最盼望的事。

但现实中找个工作确实不易 .自省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2006年我省将有本专科大学毕业生22万人,另外还有10余万中专毕业生,仅本专科大学毕业生就比2005年增加5万余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河大中文系的李君风昨日在招聘会上中投出了3份简历,在薪水期望值上很无奈地填上600元。“现在的企业动辄就招研究生,要不就要 有工作经验的。3年研究生还要花家里多少钱呀?我一个本科生的月收入还没有农民工的工资高,想来真是哭笑不得?”

河南师范大学应届大学毕业生晓远 也无奈的指出去年应聘.单位希望她有 较丰富的实习经验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几次应聘失败后她表示,现在求职学历很重要,但工作经验更 重要,许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明确在招聘启事上写着“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单位不愿花费 人事成本去培养可用人才以及承担人才养成后流失的成本风险。让工作经验门槛绊住大学生.而现实中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确实是一个无法突破的条件.即便大学四年把所有的假期全部用来实习,也无法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遑论部分用人单位要求的是正式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实习经验。

在招聘会现场,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很强调求职者的工作经验,短则1年,多则3到5年。

河南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招来 后马上就可以进入角色,能够独立承担起任务,适应岗位需要;而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进入角色,但把他们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后,能否留住 却是个未知数,这位负责人强调.“企业不是学校,效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可以看见大学生的求膱期待值与企业征才条件有明显的落差。人事部门针对这一现状表示,用人单位应该适当放宽工作经验这一条件,吸纳更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企业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

市人才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的确存在这一现象,用人单位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此建议,“学生更应该在学习后期多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四年制学科可以学习三年的 知识,剩下一年用于实习,这样到毕业时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找工作比较容易。”

令人心酸的是即使用心努力争得工作。以现今一个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就李君风一例:小学、初中、高中至少要花费6万元,大学四年学费在1.5万元左右,另外加上大学四年支付的 住宿费、书本费、基本伙食费、置衣费、洗理费、通信费等相对固定的基本费用,还有培训费、休闲娱乐费,甚至恋爱费等业余生活费用,念四年大学家里得掏6万元左右。如此算下来,李君风大学毕业的“成本”至少为12万元。按月工资1000元来算,他需要工作10年才能挣回自己的教育成本。

显然为了因应社会型态及市场架构的需求.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变不行 .教育部长周济就曾指出,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一定程 度超过职场可提供岗位的增幅,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吃紧的主要原因。同时,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这几种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

一般而言,男性、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的毕业生相对其他毕业生较容易找到工作,使得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呈现结构性失衡。

“大学毕业”并不是拿高工资的理由,工资高低取决于市场选择。大学生现在并不算“稀缺”,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是完全可以被其他劳动力所取代的。

再加上大学生择业要求高,而知识结构、能力、经验与市场需求不同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低。把就业目光向下移,面向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在熟练工作后再让自己迅速“升值”,这对大 学生来说不失为明智之举。

再则企业缺乏培植人才的远见也应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英国居大不易  民众大量移往海外求职
洛杉矶10余求职者参加台积电“远距面试”
广州3万大学生雨中求职 冻得脸青手抖
求职被骗反入伙 4人缓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