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檳榔族下一代 易罹代謝症候群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嚼檳榔除了會致癌、引發糖尿病,還可能傷害下一代。台灣一項最新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嚼檳榔的父親所生的子女,就算不嚼檳榔,得到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仍是一般人的2.5倍。學者推測,疑似是檳榔子中的致癌物,導致遺傳基因突變。

這項「檳榔的跨代衝擊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從「基隆市整合屹檢平台」6萬多筆健檢資料庫中,分析5,037組親子3人組合。結果顯示,子女出生前,若父親嚼檳榔的量越大、嚼食時間越長,子女得到代謝症候群風險越高,嚼食超過15年者,子女的風險更大幅增為6倍。

代謝症候群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危險因子

代謝症候群是1組臨床症狀,被歸類為1種「病前狀態」,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200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患者整體的死亡率是非代謝症候群的2.5倍。

英國學者研究發現,公鼠被餵食檳榔後,會導致子代罹患高血糖,陳秀熙進一步在人類身上觀察到檳榔對於更多代謝疾病的「跨代效應」。他推測,可能是檳榔子中的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 ),引發人類DNA突變,透過男性的Y染色體影響下一代,導致代謝症候群提前出現。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亞硝胺毒性強烈,廣泛存於檳榔、菸、酒、煙燻與鹽醃類食物中,以香菸濃度最高,油煎後的香腸或培根,也會產生大量亞硝胺。

亞硝胺會引發口腔癌、食道癌、鼻咽癌、肺癌、肝癌、胰臟癌等各種癌症,也會提高肝炎、肝硬化的風險。

陳秀熙過去同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嚼檳榔者罹患糖尿病風險較高,每天嚼超過20顆,罹病風險就高出1倍。

這次研究更發現,就算檳榔族自己還沒罹患糖尿病,也可能經由遺傳路徑,害下一代罹患代謝症候群。

陳秀熙表示,台灣有200萬檳榔族,以檳榔引發的口腔癌、肝癌、肝硬化、糖尿病等疾病推估,至少得花上9百億的醫療費用,這還不包括嚼檳榔對子女可能造成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