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八通關古道 學者籲限制遊客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顯明/花蓮報導〕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越嶺古道去年貫通,古道是否開放為登山路線,動物學者黃美秀認為古道有必要分時、分段管制。

去年貫通 推生態旅遊

八通關越嶺古道歷經八十多年,步道、吊橋、棧道大多荒毀。六年前,行政院推動生態旅遊,玉管處才持續有計畫做整修。去年古道貫通,由於玉山國家公園是台灣黑熊最多的地方,當時很多人說:「古道通了!大家來去『大分』看黑熊。」

這種觀念讓學者感到憂心,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助理教授黃美秀曾帶學生踏勘古道,協助玉管處評估古道完成與當地生態關係,特別是園區敏感動物台灣黑熊。

黃美秀以她個人在大分多年研究黑熊,並衡量國內黑熊分布、數量,她認為,古道如果無限制開放旅遊,可能對野生動物造成衝擊。

秋冬人多 恐影響覓食

她說,國內許多野生動物在大分棲息,秋冬兩季因食物關係,通常黑熊數量較多。如果旅客都在這個時間點上到大分看黑熊,雖未必能看到黑熊,但人太多,就會影響牠們覓食。而黑熊如果因遊客影響覓食而餓肚子,就可能影響母熊生育,因此,古道不宜全線開放旅遊,最好能評估做特定時間、路段開放、管制。

最近走完古道的行政院顧問陳文輝說,八通關越嶺古道雖沿等高線平緩上下,但橫越其間長達八天,且需要很好體力,不是普通遊客能走的,他認為遊客不可能多到影響動物生息。

古道中點 — 大分–動物的秘境 研究者天堂

玉山國家公園的「大分」是動物學者、攝影家眼中野生動物的秘境。台灣多數野生動物在大分都可發現,尤其是黑熊,秋冬兩季都集中在大分過冬。

大分位在八通關越嶺古道中點,海拔高度約一千五百公尺,雖然高度不高,卻位居中央群山之中。大分有大片青剛櫟純林,10月以後結果,是台灣黑熊重要食物來源。當地溪谷有溫泉冒出,動物都會到溫泉喝水補充礦物質。

玉管處經過多年的監測,在大分可見到罕見動物,例如黃喉貂、台灣黑熊,其他如野豬、長鬃山羊、水鹿、獼猴等,其族群數量也都比其他地區龐大,動物攝影家鍾榮峰長期在大分拍攝動物影片,而屏科大助理教授黃美秀研究黑熊也在大分收穫最多。

(記者邱顯明 )

古道斯族 — 布農–抗日惹污名 族人要正名

〔記者邱顯明/花蓮報導〕八通關越嶺古道去年貫通,早期古道上布農族人的生活引起外界興趣。前立委、現任行政院顧問陳文輝蒐集資料後指出,布農族人原來生活與世無爭,日人藉古道侵入他們領域、取樟煉腦, 甚至最後滅村才引發衝突,以布農族「出草」指其為「凶番」,有失公平。

陳文輝新年和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聯誼會成員,經古道從東埔走到玉里,並在卓溪鄉訪問布農族耆老,查閱日治時期古道上布農族人戶籍資料。他說,許多文獻、資料記載布農族人「出草」,是未開化「凶番」,此事完全是以日人、漢人觀點看待布農族,對布農族人不公平。

陳文輝沿拉庫拉庫溪開鑿的古道,行經布農族舊部落,深刻體會布農族人和日警衝突被討伐、滅村、遷村,他認為,這段歷史有如美國拓荒時期白人對印地安人的歧視和剝削。

他說,布農族人在山區以農耕、遊獵為生,而打獵與布農族社會、分肉文化有關,不全然為了生活; 而「出草」則有他們的文化意義,不該只是砍人頭、未開化、凶番的簡約形容。陳文輝強調,布農族人在拉庫拉庫溪沿岸生活與世無爭,倒是日人侵入他們領域、取樟煉腦、欺壓才引發衝突。

陳文輝表示將為文以布農族角度,用人文觀點來為古道布農族人討回公道。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