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工研院創新開發新型液晶面板製程技術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永昌台北一日電)國內的顯示器製作技術又有創新突破!工業技術研究院已研發出新的液晶面板製作技術─電漿束液晶配向技術,製造的產品畫質精細,甚至可作為高解析度醫療級面板,同時縮短製程、降低成本,對發展大型化面板十分有利。對國內的顯示器產業而言,將帶來巨大的實質效益。

工研院指出,在液晶面板的製程中,配向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目前已發展出定向配刷磨法、光配向法、離子束配向法等技術,但在製造大尺寸面板時均會產生面積均勻度的問題,直接影響製程良率與製造成本。

在經濟部技術處的大力支持下,工研院歷經兩年研發終於自行開發出「電漿束液晶配向技術」,打破以往的技術限制,除了在製程中不會產生粉塵、靜電,還大幅提升配向均勻度,對發展大型尺寸面板十分有利,不但符合消費市場對大尺寸面板的需求,產品的品質也相對提升許多。

計畫主持人李金揚說,與傳統接觸式面板製作技術相較,新技術所採用的「非接觸式」配向方式,簡化原本繁複的後續製程。另外,目前所製造的 IPS規格液晶螢幕,畫質精緻清晰、視角廣、可呈現細密的灰階變化,技術規格甚至已超過市售商品標準並可運用於醫療級顯示面板,這項新技術已獲2項專利,還有6項專利在審查中。

工研院機械所所長吳東權表示,國內顯示器產值在近五年內從新台幣1383億元躍升至1兆360億元,成為台灣最主要的領導產業之一。有鑑於此,以「前瞻創新研發」為首要目標的機械所,致力發展大尺寸LCD(液晶顯示器)的關鍵製程技術與設備。

吳東權表示,如今成功開發這項創新技術,將可提高國內 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配向製程設備的自主開發能力。工研院並已與國內顯示器大廠洽商合作,共同研發大尺寸面板的電漿束液晶配向設備,以強化國內面板產業競爭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