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遠哲:招攬科技人才關鍵在有無世界級計畫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特稿)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九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強調,招攬外來科技人才,關鍵不在薪水、福利有多少,而在台灣是不是有世界級的計畫,讓他們相信到台灣後,能與世界競爭。

最近立法院就「推動延攬科技人才」等議題進行討論,部份立委批評台灣延攬科技人才已經比不上新加坡和南韓。

國科會副主委楊弘敦、經濟部次長施顏祥等人在答覆立委詢問時表示,比不上星、韓,主因是新加坡所得高、南韓則有擴大辦理人才延攬計畫,成為吸引人才的誘因。

不過,李遠哲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並不贊同這個看法。

他強調,做科學事業的人,不是要利用這個行業賺錢,如果要賺錢不會留在這個行業。

李遠哲指出,他在中研院吸收人才到目前為止還做得不錯,而請一位傑出人才到某個地方,要有幾個條件,最關鍵的條件就是,人才到某個地方,會有自信,相信他在這裡可以和世界競爭,如果這個條件達不到,即使給他很高的薪水,這樣過日子,意義也不大。

所以,李遠哲說,他請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等人才回來,都是相信回到台灣後,能與世界競爭,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另外,李遠哲認為,因為每個社會平均收入不一樣,他不贊成請來的人才要拿跟美國一樣的薪水,因為這會讓學術單位內產生矛盾,原來的人擔心外面回來的人拿走所有資源,會有「讓他去做好了,我們就靠邊站」的反彈情緒。

因此,李遠哲主張,蓋些宿舍給國外回來的人住,但他們也應了解,雖然一美元換新台幣三十二元,但從購買力和稅賦等因素來看,一美元大概只值新台幣十五元左右,因此回來的人拿美國薪水的一半,有宿舍住,在台灣應該算是不錯了。

李遠哲舉例說,香港前一陣子用比美國還高的薪水請了很多人才,但過幾年他們賺了錢,就一個一個都走了。因為整個社會的重建,還有科學社團的重建,還是要有長期的想法。

李遠哲指出,最近台灣有了五年五百億科技預算後,有的人說要不計代價邀請諾貝爾獎得主到台灣來,這非常不務實。他們這樣說是為了學校評鑑,但要全盤提升,階段性讓一般學校成為真正一流學校,不能靠這個。

他說,全球各地都在搶人才,日本有計畫,德國也有,而人才都是從落後的國家來,例如東南亞、前蘇聯體系或是中國大陸的人才,但最後日、德並沒有成功,反而是美國成功了。

李遠哲認為,美國成功不是靠科學能力和年薪收入來取決,而是美國標榜自由、民主、平等的觀念,讓很多人覺得美國是「機會之地」,取得學位可以和美國人平等競爭,獲得好職位。

李遠哲說,和香港、新加坡比,台灣的學術社團相當大,台灣的人口較多,從事科學研究的人較多,出國留學的人也比較多,所以人才的池子大,還是有吸引人才的競爭力。

李遠哲表示,以台灣人口這麼密集,要吸引很多外面的人才,這不容易,但如果台灣有世界上最好的「center of excellent(卓越中心)」,外國人也會加入。中研院現在很多研究所就有一些外國人進來,這是因為中研院有些條件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有希望的。

此外,李遠哲強調,如果大家不好好培養自己的年輕人,一直說要吸引人才,將只有特殊的幾個地方做得到,其他地方是做不到的,因此如果不能培養自己的人才,光靠招攬外來人才,也是沒用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