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能源挑戰 李遠哲:人類應回復擁抱太陽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一日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在台灣師範大學以「能源環境對人類的挑戰」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工業革命兩百多年來,人類脫離了生物圈和太陽,靠地底下礦物能源生存,是走不通的,他呼籲人類回復擁抱太陽,因為太陽照到地面,每一小時傳送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人類一年使用的總能量。

李遠哲呼籲人們要學會做國家的主人,要覺醒並給政府最好的能源政策建議,推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盡世界公民的責任。以前學會一技之長可走的長遠的職場將逐漸被機器人取代,他呼籲大學生、年輕人要有學習新東西的習慣,不斷學習、不斷幫助別人,一定會成功。

李遠哲在演講中特別指出,全球要努力提升能源效率並檢驗人口政策,並表示台灣有幾件事情要做,一是做為國際的一份子,二氧化碳廢氣排放量一定要降下來,台灣的污水處理在東南亞國家最糟,應該改善;二是要有明確的能源政策,要達省能,未來三十年內使能源效率增加好幾倍。

第三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新能源開發。李遠哲指出,太陽光百分之十轉化為電,技術上已經可做到,只是成本仍很昂貴,預期未來地球只需百分之一面積經太陽能做電力轉化,就不需靠礦物燃料。例如風力發電、植物製造酒精,台灣東海岸海面下直探六千公尺深,溫度只有攝氏四度,海流相當快,抽上來可做溫差發電,還有海流發電、風力發電、地熱發電都可做,

李遠哲表示,台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六百人,在地球上僅次於美國每平方公里八百人,也使台灣人民能接受的太陽能量平均量,只有美國的二十分之一、加拿大的二百分之一、歐洲國家的四分之一,未來五十年,即使買的能源從石油逐漸加入氫與氧,台灣仍免不了要輸入一些能源。他指出,人類使用能源要經常評估和做比較後再決定。

李遠哲表示,兩百年來,人類把無限大的地球變小,全球化步調加快,但只走了一半,主權國家競爭仍激烈,科技仍被用作征服工具而不是服務全球老百姓,例如WTO世界貿易組織、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每次開會,都有人抗議開會內容和結果只對主導的國家有好處。二十一世紀是人類轉捩點,科學家可做的是加快全球化腳步,真正落實地球村,如果仍把科學當成國際經濟競爭的手段,很多問題仍不能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