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內外穀物行情脫鉤 飼料廠大吃「悶虧」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二十九日電)飼料廠二大主要原料–黃豆及玉米,今年以來國內現貨價格始終跟不上國際期貨一路飆漲行情,反而出現開倒車,不漲反跌的「倒掛」現象,更慘的是「倒掛」期長達5個月,歷年來罕見,廠商獲利大失血,上半年表現只能說「超悶」。

業者表示,由於資訊與內需市場不同等差異,國內榖物現貨價格與國際行情難免有些時間上的落差,國際行情與國內現貨價格走勢相左,業界慣稱為「倒掛」現象,一般每年平均會有2-3個月的「倒掛」期,算是正常。

包括黃豆與玉米,今年2月以來國內現貨價格一路下滑,與國際行情大多頭的走勢背道而馳,直至7月中下旬才見到止跌回穩,倒掛期長達5個月之久,算是歷年來罕見,確實讓不少業者大喊吃不消。

台灣大宗物資原物料完全仰賴進口,多數中大型飼料廠包括大成、統一、卜蜂、福壽等均以聯合採購自行進口模式進料,大部份用於本身飼料生產用,一小部份進行調節買賣。

今年初,在大宗物資長期看多的心理預期下,大部份買主幾乎在同一時間都做了「多買一點」的動作,由於台灣屬於淺碟型市場,每家都多買一點,整體市場合計多出的供給量就超出很多,很容易就讓市場供需失衡,加上第一季產業旺季不旺,以致今年以來大部份廠商庫存量始終維持在高水位,是造成國內現貨價呈現一路走跌的主因。

在國際期貨價格大漲之際,國內現貨價格卻逆向下滑,使得進口商在一來一回之間的成本差高達近30%,讓進口商苦不堪言,忍痛吸收所有虧損,有了第一季的慘痛經驗,加上現貨價與國際期貨價格乖離率持續擴大,業者第二季的操作顯得保守許多,甚至在進口價格壓力過大下,出現好幾次延船的情形。

就上半年整體市況看來,業者普遍處於成本不斷墊高,銷售價卻一路下滑的窘狀,預料如果沒有其他品項彌補,廠商上半年相關本業恐難有亮麗表現,對廠商而言,真可說是「超悶」的半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