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最大的祝福

黑幼龍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多年來,我寫過很多本書,而且其中有好幾本書也是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和理念,但從沒像這一次,有著特殊、奇妙且難以解釋的複雜心情。

小兒子黑立行在美國結婚的時候,有一個親戚從美國墨西哥州來參加婚禮,他告訴我:「你今天的成就、名望我一點都不羨慕,但我最羨幕的是你有這四個好孩子!」當時我連聲說不敢當,但我必須承認,內心其實是非常安慰滿足的,而我的母親也說過同樣的話,媽媽都會跟我說:「龍龍啊(我的小名),你生這四個孩子真好!」。

還有一次在機場,一群空中小姐認出我,說要跟我拍照,拍照的時候一位很漂亮的空姐問我說:「黑先生,你的孩子都結婚了嗎?」我說:「是啊,都結婚了。」結果她說:「好啦,那我們沒希望了!」然後就很失望的離開,讓我不禁失笑,但覺得很開心。

出版《黑幼龍慢養教育》和《黑+的幸福秘密》這兩本書不是為了炫燿自己的孩子有多棒、多與眾不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二十年前,我們和四個孩子都還住在美國,孩子們正是青少年時期,有一天,我們的幾位鄰居還一起到我們家抗議,說我們對四個孩子管教不當,會帶壞他們的小孩,我那時心情真的好低潮,甚至很氣、還想跟鄰居吵架。

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也曾走過孩子叛逆、行為最惡劣的歲月,其實我並不喜歡教別人怎麼教養孩子,因為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一樣,而且大家對所謂「好孩子」的定義不同,是很會唸書的孩子,就叫好孩子嗎?

像我的四個孩子,老大老二出生的時候,我還在空軍,太太百齡在衛生署上班,每天早上我們就把一大疊、兩三包的尿布準備好,送到托兒所,晚上才去接他們,回到家後,我和百齡一個人煮菜,另一個洗尿布,遇到下雨天,尿布曬不乾,又怕電費太貴,只好用木炭來烤尿布,現在回想我們老是用木炭烤尿布,竟然沒有二氧化碳中毒也算幸運的了。

就這樣夫妻兩人分頭忙到小孩睡覺後,才有時間可以坐在床邊聊聊天,但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回憶。我也相信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老大和老二,他們許多價值觀就會跟老三及老四不一樣,如果父母親能夠注意到這一點,考慮到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環境,自己就會少掉很多煩惱。

我們也曾走過孩子叛逆、走過孩子最不聽話、行為最惡劣的歲月,經歷過最糟糕的黑暗期。日子真的很苦,但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回憶。

摘自: 大好書屋出版《黑幼龍慢養教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早上接受中廣吳瑞文訪問的時候,他在節目中問我要選播的二首歌曲,為什麼要選「感恩的心」與「奪標」(My Way)?
    我當時回答說,回想這一生,我真的好感恩。
  • 不只是婚姻,工作、讀書都必須為自己負責,如果希望孩子能夠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那麼我們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就必須給他們自由選擇、勇於承擔的機會。

  • 有一個理論認為,孩子的生命有一個自然律,而這個自然律來自週遭的人怎麼看待他。有一個爸爸帶著一個智能障礙的小朋友到社區散步,路上經過一個棒球場,智障的小朋友問爸爸:「你覺得他們會讓我上場比賽打球嗎?」爸爸知道機會很小,但他還是去問問那個領隊,那個領隊說:「現在是第九局我們落後三分,我們設法把你的孩子排進來好了。」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