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家的慢養教育

黑幼龍
【字號】    
   標籤: tags:

不只是婚姻,工作、讀書都必須為自己負責,如果希望孩子能夠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那麼我們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就必須給他們自由選擇、勇於承擔的機會。

我自己這一代六個孩子,只有我的四弟和最小的弟弟妹妹念完了大學,我和其他三個兄弟都是軍人,都沒好好唸書。而我自己的四個孩子學業都很好,可以說青出於藍,算是黑家一代代傳承下來,慢慢有了進步吧。

四個孩子現在也都當了爸爸媽媽,他們對孩子的關心,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我也有擔心的時候,我看他們這麼照顧自己的小孩,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充分關心,但會不會因此孫子們會不夠堅強?他們有沒有讓孩子們也受點挫折呢?以前我載老么黑立行去讀舊金山史丹福大學,那時他才十八歲,就有了一部新車,住的是四人一間的宿舍,跟立行一起漫步在校園中時,我有好深的感觸。相對於我自己十八歲的時候,正準備離家念軍校,感覺自己好像變成被社會拋棄的孤兒……這真的是好大的對比!也難怪有時我會懷疑他們是否有堅持面對困難的毅力?

很多父母會跟孩子說:「我當年怎麼樣……你現在怎麼這樣……」但我只能說人生真的很奧妙,不同的年代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我們自己會有所感慨,但其實想想也就過去了,不一定要跟孩子講,或把壓力加到孩子身上。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和太太談話是我最重要的思考及紓解壓力情緒的出口。我的孩子們都去過歐洲,我雖然去過兩次,但都是因公出差,沒時間真正深入體驗歐洲風情,有一回兒子從歐洲打電話回來,說他們正坐在英國的公園裡面啃麵包;小兒子立行現在自己創業,上回到佛羅里達州參展,很辛苦,參展結束後他們安排順道到邁阿密度假,我一聽到就跟太太說:「哎呀,爸爸都還沒去過邁阿密,孩子怎麼可以去!」雖然是開玩笑的,但百齡會告訴我,不應該說這些話讓孩子覺得內疚和罪惡感。

我和太太經常把孩子們的事情拿來當聊天的題材,有哪些令我們感動,哪些令我們又氣又好笑等等,像女兒立琍在學校很活躍,參與很多社團,有一天大哥黑立言就跟妹妹說:「你這樣參加很多活動,非常活躍,以後可以申請哈佛喔!」沒想到立琍馬上說:「我才不要念哈佛呢,我要好好享受人生!」因為我經常不在家,透過和太太的分享,可以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成長過程。如果夫妻之間可以不要談太多房子、股票、車子,而是把時間花在討論孩子身上的話,也是增進夫妻及和孩子們感情的一種方式。

其實教養小孩沒有一個標準,沒有誰對誰錯,但我想大部分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就像孩子們選擇自己的另一半一樣,這是他們在自由意志下做的決定,要和選擇的人一起共度一生;不只是婚姻,工作、讀書都必須為自己負責,如果希望孩子能夠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那麼我們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就必須給他們自由選擇、勇於承擔的機會。如果將我和太太結婚二十年來,教養孩子的原則做一個總結,那就是我們真的給孩子很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空間。

當然,要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負責的過程中,也會擔心孩子們會不會吃虧?或是會不會受到誘惑?像黑立國曾經交了不少壞朋友,黑立琍也一樣,但這要回到原來的論點,你是要讓他嘗試一下,受了罪、吃了虧,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還是要把孩子保護住不讓他們碰到這些誘惑?我認為就算孩子成長的時候你死命保護他,但以後還是會面對這些問題。等開始工作,他可能會因為缺乏自我思考、為自己決定負責的歷練,碰到更大的挫折。

所以,經過前二十年培養孩子們自由決定、自我負責的過程後,近來這十年,他們每一個人在工作家庭上,都有不錯的生活,我倒是感覺很像是前二十年的「慢養」教養方式,終於有了豐碩收割!

摘自: 大好書屋出版《黑幼龍慢養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兒子黑立行在美國結婚的時候,有一個親戚從美國墨西哥州來參加婚禮,他告訴我:「你今天的成就、名望我一點都不羨慕,但我最羨幕的是你有這四個好孩子!」當時我連聲說不敢當,但我必須承認,內心其實是非常安慰滿足的,而我的母親也說過同樣的話,媽媽都會跟我說:「龍龍啊(我的小名),你生這四個孩子真好!」。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規律可循嗎?虎媽教育法,是成功寶典,還是個騙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