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孩子適應新環境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家中人口及書籍的日益增加,使得我們不得不另購新屋。住慣了舊家的我們,對於它自然有些難忍的割捨,於是決定七月搬家,直到九月了尚未搬成。

除了我們的眷戀舊巢外,孩子的依依不捨,也是我們遲不搬家的主因。有幾次我和大家談及搬家的事,他都是以「大聲」痛哭表示抗議。家都買了,總不能不搬吧!但我又找不出一套兩全其美的方法,該怎麼辦?

★觀念交流道

孩子這種戀家情結,心理學上稱之為「分離焦慮」,亦即當孩子必須由熟悉的地方離開,面對陌生的環境時,必須會產生的情緒反應。

既然孩子已經出現了「抵死不從」的情緒反應,我想冒然的搬家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也許可考慮再利用一、兩個月的緩衝期,實施如下的「適應教育」:

新屋巡禮。利用假日時間,帶著孩子到新居走走、看看甚至將它做為臨時的別墅,在那兒住上一、兩夜。新家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也是必須讓孩子「馬上」知道的。舉例來說,哪個地方有電動玩具店,哪些地方是電影院,哪個地方有麥當勞,哪個地方有兒童遊戲場所,甚至哪個地方可以買到漂亮的文具等等。當孩子對新屋的周遭有了新的認識之後,很快便可破除心中的「陌生恐懼」或「分離焦慮」。

由於小孩子都有強烈的「戀舊情緒」,因此新房間的顏色、裝飾,宜盡量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擁有喜歡的傢具、設計、日用品,比較容易讓他放心。搬家之前,一定得留些時間,讓孩子和其知心的老友、老樹、老狗話別。可別小看這道手續,那對孩子來說,可是相當重要的。

到了新家之後,不要只顧忙著家的布置與設計,務必抽空引領著他,到附近的公園或遊戲場所去,幫他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結交新朋友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他擁有知心的朋友,很多心結便可在玩耍中消除,那就是心理學所謂的「遊戲治療」。鼓勵孩子寫信告訴他的知心好友或親戚。告訴他新房子的特殊之處,以及來這邊住後的感覺。如此一來,不但可以讓他抒發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孩子與朋友間的距離。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如何養兒育女,我自信略可勝任,但是一碰到必須與子女溝通時,似乎就
    沒轍了。也許這與我從小就生長於一個不善於互相談心的家庭有關,養成我習慣「愛
    子在心口難開」,喜歡「守著陽光守著他」,只知道「默默養他長大也不厭倦」。
  •   在一個懵懂無知的年紀,他選擇一種慘烈的方式唾棄自己,的確令人有些不解,自殺的小孩已經無法回神說明他的死因;但是自殺年齡的逐年下降,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前幾個月,我從泰國買回來一尊玻璃佛像,也在她的不小心中損毀了。我當然
    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但老是那麼不小心,任誰也忍受不了啊!
  •   英國有位教育家叫做尼爾(A.S.neill),也就是夏山學校的創始人,他以其獨特的人文關懷,瞭解問題孩子源自於心中的「不快樂」。孩子無力與有如超人的父母爭鬥,孩子也沒有法子和這個由成人設計的社會拚搏,於是只好學會與自己作對。
  • 太多的父母相信,成績代表孩子的生命,孩子的未來,孩子的一切一切,沒有像樣成績的孩子,這一輩子彷彿宣布絕望,於是父母不管孩子是不是一塊讀書的料子,仍然希望孩子能飽讀詩書,好在未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 我那八歲的兒子,不知道是「健忘」,還是有「收集」的怪癖,總喜歡在他的
    書桌裏塞滿各式各樣的東西,例如有剛掉落的樹葉、青草,還有羽毛、郵票、乾電
    池等。
  • 當他和鄰家的小孩爭執,甚至打架時,我更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他一巴掌,這就是我──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力父親,你說我能怎麼改呢?
  • 如果你兒子的幼稚園中,碰巧沒有這些課程,那麼你不妨利用下列這些方式,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