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呼籲加強與美國國防工業合作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熊健2006年9月12日丹佛報導)台灣國防部主管軍政事務的副部長柯承亨星期一在第五屆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發表專題演說,其中一個主題是呼籲「台灣在採購美國武器過程當中加強和美國工業合作的機會」。不過美台商業協會的會長表示,美國有些業者寧願降低軍售的價格,也不願意承擔工業合作計劃的義務。

柯承亨在演講中指出,台灣每年花費相當多的經費採購美國的武器裝備,因此他希望在採購這些武器裝備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同美國的工業合作的機會。他還希望同美國工業合作的額度提高,甚至希望有些裝備在台灣生產或者組裝、或者說技術移轉以及加強軍備的交流。

柯承亨:借由軍購提高產能

柯承亨說:「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台灣有很多優秀高科技人才,台灣產業整合的能力也非常強。我們希望美國朋友在賣武器給我們的時候,同時注意到這一點,讓我們借由軍購來增加我們的產能。」柯承亨表示,如此一來,台灣人民支持軍購的意願會更高。

曾經擔任過台灣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的蔡明憲在接受記者訪問的時候表示,工業合作計劃就是美國國防廠商要回饋台灣廠商,通過工業合作、聯合合作或者技術轉移跟台灣廠商合作的計劃,所以美台雙方的廠商通過台灣的經濟部、國防部坐下來談。蔡明憲說,新加坡、印度、韓國已經就工業合作計劃同美國國防廠商進行談判。新加坡、韓國和印度都要求80%甚至100%工業合作的額度。

蔡明憲說:「換句話說如果他們買一百億美金的軍備,美國的廠商就通過工業合作計劃回饋一百億、百分之百。」他說,台灣過去比較客氣,30%、40%,因此許多工業的額度都可以跟美國的廠商進行談判。

韓儒伯:有些美國廠商不願工業合作

針對這一點,美台商業協會的會長韓儒伯說,有些美國的廠商並不是很情願提供工業合作計劃。他說:「坦白的說,美國廠商寧願以較低價格來出售一個特殊的武器裝備,而不要承擔任何工業合作計劃的義務。」他解釋說,即使有廠商願意提供工業合作計劃,但是額度因個案而有所不同。

一名出席會議的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美國政府的政策是不討論工業合作計劃的問題,那是顧客、也就是台灣和美國主要的國防承包廠商之間的事情。

台灣國防官員在這次會議上除了表明要設法儘快落實美國三項主要軍售外,同時還向美國的國防廠商提出了增加工業合作計劃的額度的問題。可是美國的企業界和政府官員所關注的是台灣何時才能落實美國總統布什2001年批准的對台三項軍售項目。目前,美國有關當局的耐心似乎是越來越小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