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愛注入全國偏遠迷你小學 上學不再困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十日電)為喚起社會大眾重視偏遠地區學童教育,且讓面臨裁、併、廢校的偏遠國小學生,受到公平受教權利,「遠見」雜誌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上學好難」給偏遠小學機會的關懷系列活動,獲得熱烈迴響。全國十二件入選國小代表,今天在新店屈尺國小廣興校區,共同舉辦簽約儀式。

全國十二所百人以下迷你小學,展開活化計劃,分別為台北縣崁腳國小、台北縣屈尺國小及廣興分校、台北縣東山國小、南投縣廣英國小、嘉義縣龍山國小、高雄縣杉林及新莊國小、台南縣瑞峰國小、台南縣新生國小、連江縣塘岐國小、花蓮縣學田國小、雲林縣草嶺國小、雲林縣樟湖國小。

每案可獲最高六十萬、最低十萬不等的執行費用,讓愛注入偏遠社區,讓上學不再困難。

至去年底為止,「偏遠小學」基金募集八百四十六萬八千五百七十五元,第一季的方案執行已於今年元旦展開,預計將核撥總計三百七十六萬元獎助基金,每一方案將於每季進行督導、審核後,撥發基金。

主辦單位預計將開放第二梯次方案送件,期待能顧及更多位處偏遠、謀生不易、學童急遽減少的百人以下迷你小校學生受教權益,發展在地性的文化、教育、生態、藝文教學。

相關訊息活動網站: http://vp.eden.org.tw/,或洽詢伊甸基金會楊東昌先生(零二)二二三零七七一五轉三三二。

主辦單位之一的「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指出,當台灣貧富差距已經擴大到七點五倍時,留在偏遠地區迷你小學就讀的孩子們,多數都是家庭與經濟上的弱勢族群。如果裁併村落裡的學校,將進一步侵蝕他們的受教權,造成孩子又多了一個教育上的「第三重弱勢」,連上學都變的好難。

因此,「遠見」雜誌在暑假期間,上山下海,報導偏遠地區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迷你小學與孩子,探討各地裁併校的作法與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雜誌並與創辦二十五年、與弱勢族群站在一起的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發起籌募「偏遠小學」基金,希望尋找能活化偏遠迷你小學的新創意、新典範。

王力行說,現在苦了孩子,以後,苦的就是台灣。給偏遠小學一個機會,等於是給弱勢孩子一個看得到的未來。

為不負社會大眾、善用每一筆捐款,專案特別邀請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擔任評審委員召集人,並由前台北縣建安國小校長陳木城擔任副召集人,率領宏達基金會執行長卓火土、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姚仁祿、台灣安麗總經理陳惠雯、台東縣新興國小校長鄭漢文、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組成評審委員。

除了必須親自審核二十七件厚達二十公分高的申請方案,還需線上訪談該校代表,瞭解人、事、物、景的相關執行力,在公信、專業、透明、確實等策略原則下,協助社會大眾所挹注資源能實際落實、執行。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表示,透過小額基金支援,活化偏遠迷你小學與當地社區結合、發展,讓欠缺資源的志工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s)獲得實質協助,以回應更多邊緣弱勢的呼聲。

伊甸基金會堅持著「服務弱勢」的精神,秉持「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理念,黃琢嵩指出,一個建全的社會,相對就會有個完整的福利制度。「百年樹人」的教育精神,絕對不是秤斤論兩的評估,因此,搶救偏遠小學刻不容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