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闹市充斥国际名牌 本土品牌濒出局

标签:

【大纪元1月14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四日电)香港“文汇报”报导,最近一年来进驻上海的国际企业数量相当于过去十二年的总和,如今上海商业黄金地带已经随处可见国际名牌,中国的本土品牌濒临出局。

以上海市南京西路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梅龙镇广场的黄金三角地带为例,目前汇集五百多个品牌,LV、GUCCI、ARMANI等三十多个国际名牌都赫然在目。

而在国际名牌立足上海滩的同时,一些中国的本土知名品牌例如美特斯邦威、三枪、海螺、佰草集等,却因“品牌歧视”而被上海部分商圈“拒之门外”或提高租金。

像“三枪”在淮海中路的门店,被国际名牌“爱迪达”挤走,因为房东金龙公司表示,淮海路的定位是“世界品牌”。

美特斯邦威在南京东路的店面也因南京东路“引进其他国家品牌”的规划,被“耐吉”公司取代。

佰草集为入驻淮海路努力了八年,以高于合资企业国际名牌丝芙兰约人民币八十万元的价格,签下淮海路、瑞金路门店。

报导指出,造成这些中国本土品牌“被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海各区商业街在统一规划中的“品牌歧视”。

例如辖下包括淮海中路、淮海西路和新天地等在内著名商圈的卢湾区,在商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订定淮海中路的建设目标是“国际时尚商务区”,要“维护一线品牌的领衔地位”,而淮海中路西段也要“集聚富有创意的高端国际品牌”。

报导披露,尽管卢湾区副区长江小龙表示,本土品牌企业在淮海路数量没有下降,比例保持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并在今后力争提高,但是卢湾区政府的资料却显示,目前淮海中路的国际品牌比重是百分之六十五,而卢湾区的目标是要把这项比例再提高到百分之七十。

与此同时,上海黄金地带租金高速上涨,也使部分中国本土品牌不能承受。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前三季,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的租金高速增长百分之二十二点四,南京西路最高租金甚至达到了每天每平方公尺十美元,国际品牌连卡佛和Benetton,都因租金昂贵而离场。

相关新闻
李政道妹妹状告交大要房产
上海勒令禁止“青蛙包二奶”招牌
周正毅干将涉挪用巨资被查
吃到了绝妙红烧肉(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