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系列】教学相长﹕美国学校里师生的互动

谢田

【大纪元1月22日讯】在美国的校园里﹐师生的互动是非常频繁﹑也非常轻松﹑自在的。经常的﹐教授自己的学生﹑甚至不修自己课程的学生﹐都会时不时的闯入办公室﹐随便问一些问题。私立大学里﹐学生们比公立大学里更愿意接触老师﹔私立学校也往往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方面学生和教职员工享有同样的权利。

每学期刚开学﹑上第一堂课时﹐在向学生们介绍完课程的要求和授课大纲之后﹐一般都给学生们讲讲自己个人的经历﹐告诉他们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走到这里﹑成为他们的老师的﹐告诉他们在中国﹑美国求学﹑打临时工﹑找正式工作﹑再入学﹑而后当老师的经历。往往学生们呢﹐不管是美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都对这些个人的故事颇感兴趣﹐听的津津有味。讲完之后﹐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很多。

讲完自己﹐我也会问问他们每个人﹐听他们挨个介绍自己。一般我会问他们四个问题﹕现在在读大三还是大四﹔是什么专业的﹐因为商学院以外的学生﹐比如工程专业﹑艺术专业﹑甚至护理专业的学生﹐也会来选修我们系的课﹔还有﹐他们对这门课有什么期待﹔最后﹐他们最近看过的﹑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当然了﹐我也告诉他们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

往往的﹐谈到各自所喜欢的电影﹐大家就都来了兴趣﹐课堂也活跃起来了。我呢﹐因此也得以一窥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告诉他们说﹐我比较喜欢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和麦格‧阮恩(Meg Ryan)主演的两部片子﹐一个是“当哈里遇到莎丽”(When Harry met Sally)﹐一个是“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因为我喜欢电影中人们真实的感情流露﹐不矫揉造作﹐它讴歌了平凡的人们诚实﹑善良的品德。

我还喜欢前后总共三集的电影“教父”(God Father)﹐因为它是一个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悲剧来宣扬反对暴力的电影﹐它告诉人们善恶有报﹑善恶必报﹑一报还一报的道理。主人公麦克尔‧科里良在梵帝冈的忏悔﹐非常令人震撼﹐让人们感到人类在迷茫之中﹐生生世世不知做了多少坏事﹔如果没有神佛的慈悲﹐我们的下场﹐就象曾经不可一世的科里良家族一样﹐真的将是非常可悲的。

还有一部很喜欢的电影﹐是“阿玛迪斯”(Amadeus)﹐一个讲德国作曲家莫扎特生平故事的影片。影片里﹐编剧匠心独运﹐以一个妒嫉莫扎特的宫廷乐师的旁白﹐从侧面反映了莫扎特惊人的才华。一个是天才音乐家﹐一个是暗中妒嫉他的优秀音乐家﹐他们之间的缘分﹐要演绎的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谁能真正知道呢﹖从电影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这“西方式的嫉妒”还是与我们“东方式的妒嫉”大有不同的。宫廷作曲家萨利艾利其实是非常欣赏莫扎特的艺术才能的﹐他甚至在莫扎特贫困潦倒之时﹐以催命般的作曲“订单”﹐支持了莫扎特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给学生们讲完我喜欢的电影﹐我也让他们讲讲他们最喜欢的电影。一般来说﹐他们所喜欢的﹐以最新﹑比较流行的电影为多﹐也有很刻苦的学生很少看电影的。学生们所喜欢的﹐从主题﹑内容﹑到风格都相当不同﹐很少有太多的雷同﹐这反映了美国社会多元化的色彩。当然啦﹐学生们的喜好也是他们人格﹑个性的一个侧面的反映﹐对教学也有所助益。

正如孔夫子所说﹐教学相长﹐的确如此。(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市场营销系列】打工美国﹕三次被解雇的故事(三)
【市场营销系列】凯瑟琳和葛洛丽娅的故事
【市场营销系列】岫岩的大米和反向的卫星
自由文化运动“中国的苦难”演讲会(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