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名人】向一位關懷貧者的歌星致敬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1日訊】2007年9月初,一家出版社邀我為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此君主張以「震盪療法」從事體制轉變,以俄羅斯作為實驗場,初期一片慘象,並被嘲諷譏評為失敗,可是2004年俄羅斯第三次公民直選總統,現任的蒲亭壓倒式輕鬆連任,經改效果呈現被認為是主因,對照中共在21世紀初顯露「後發劣勢」並且泡沫經濟崩盤疑慮、險象環生,似乎印證制度改革「長痛不如短痛」,急進的震盪療法成本較低、效率較高)著作的《終結貧窮—如何在我們有生之年做到》漢文譯本寫導讀,發現原文書的序文作者竟然是博諾(Bono)。這一次我一點都不驚訝,因為2004年4月已經訝異過了。

歌手成為英雄和聖者


2007年德國舉辦八大工業國高峰會期間,博諾與其搭擋Bob Geldof參與一場演唱會,呼籲八大工業國對抗貧窮的。

那是全球知名雜誌《時代》(Time)在2004年4月20日公布的一項訊息,該雜誌每年慎重選出當今全球一百位最具影響力的各界人物,在該年,演藝界和娛樂界的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魔戒導演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梅爾吉伯遜(Mel Gibson)、博諾等人都入榜。不過,後兩位卻非歸類在演藝界,而是在「英雄和聖者」(Heroes and icons)這一類。梅爾‧吉伯遜這位老帥哥在台灣赫赫有名,不需要再費唇舌介紹,而他在不久前曾有酒駕鬧事的惡劣事例,作了不良示範。不過,他不是本文的對象,我要介紹的是博諾。

提到博諾這個名字,台灣人民很可能不熟悉,但一提U2這個搖滾樂團,應該不只不陌生,不少人還很迷戀吧?!而博諾就是該樂團的主唱歌手,當然就是靈魂人物啦。不過,U2雖然享譽全球、博諾也因該樂團而名噪天下,但《時代》雜誌推崇博諾,卻不是其本行,而是「英雄和聖者」行列的成就。
《時代》的頌詞是這樣寫的:「博諾是一位英雄…….,不是因為他是一位搖滾巨星,而是因為他雖身為一位搖滾巨星卻願意花時間在沈悶和枯燥事務上,諸如與參議員和行政官員的冗長會議,以及參與世界銀行的無數次會議。」至此,讀者們應會好奇博諾到底除了演唱之外,與這些政治人物和官僚體系官僚們開什麼內容的會議呢?且讓我細說從頭!


2005年1月,博諾(右)與前英國首相布萊爾(中)以及微軟總裁蓋茲(左)共同出席一個經濟座談會。

歌手兼業餘經濟學家

其實,我也是2003年12月才得知博諾這個人以及他的獨特之處,那也是因為一家出版社當時正要出版全球知名經濟學家羅伯˙貝羅(Robert J. Barro)的一本《挑戰大師—一位經濟學家的觀點》(Economic Ideas for New Millennium)漢文譯本,邀我寫一篇推薦序。該書是貝羅在有名的報章雜誌專欄寫的通俗性作品之集結文集,第一篇「故舊聞人往事憶述」,貝羅寫出其心中十二位值得記述的名人軼事,其中絕大多數是非常傑出且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有五位是經濟圈外人物,五位中的三位是政客,一位是棒球明星,再一位就是博諾,貝羅以「搖滾歌星兼業餘經濟學家」稱呼博諾。

經由貝羅的文章,我才知道博諾這號人物。貝羅是在1999年夏天經由薩克斯引介與博諾共進午餐,且是博諾主動邀請的。貝羅說他本想婉拒,但為討好U2歌迷的女兒之歡心,才勉強赴約。原來博諾希望和兩位經濟學家討論聲援「2000大赦年」(Jubilee 2000)活動,該活動旨在取消世界最貧窮國家的外債。
貝羅在午餐時表明自己不是適當人選,而建議博諾找幾個「左派經濟學家」上陣更可助長聲勢。沒想到博諾就是看上貝羅的實事求是、觀念保守,以便了解這一邊的經濟學家們是否可接受該項義舉,而且博諾特別強調其對其他全球性援助計畫,例如1980年代的「慈善救助演唱會」,不感興趣,想以加速解除貧窮國家債務的方式促使他們推動健全的經濟政策。因此,博諾提出取消債務的先決條件是:貧窮國家必須承諾把不必償還的外債用於生產性投資。

博諾的這一席話讓貝羅頗為震驚,老實說我也對這一位搖滾歌星竟能說這種有見地的話語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博諾提出的這個前提雖然正確,但實現的可能性卻微乎其微,正如貝羅所言,貧窮國家必須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實行支持自由市場的經濟政策,還要擁有健全的教育及醫療投資計畫,再加上穩定的總體經濟,才是消除貧窮的正道,憑白獲得資源,包括外援、免除外債等等不勞而獲的金錢,太多的經驗顯示,這些只會對經濟有害,還是「維持良好債信,能夠履行債務和其他約定」才能刺激一國的經濟成長。


2004年博諾出席賓州大學畢業典禮,博諾隨後並為畢業生致詞。圖右為賓州大學校長Judith Rodin。

帶動美國政治階層的文化覺醒

雖然貧窮國家債臺高築是老掉牙的問題,以取消外債作為解決之道也非新招,而且成效不彰,但博諾等人的熱忱卻無可置疑,連貝羅也被他們的精神感動,不過他並未動搖其觀點,畢竟歷史經驗充分顯示:許多債務國在外債解除後都再舉新債,而這些新債大都被貪污腐敗的政府拿去支應非生產性計畫。所以,事實證明解除債務的作法對國家沒有幫助。然而博諾還是為「2000大赦年」活動奔波遊說各界領袖,包括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和羅馬教宗,連諸多經濟學者也響應,而前美國財長、前哈佛大學校長桑莫斯(L. H. Summers)也在列。讓貝羅訝異的是,博諾竟能成功的周旋於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其努力遊說的成果是:美國國會在2000年11月通過美國一筆勾消對第三世界四億三千五百萬美元債款的提案。更令人佩服的是,儘管博諾花費心力時間四處奔波向政界遊說,還能帶領在1990年代銷聲匿跡的U2合唱團,在2000年捲土重來推出一張精彩的專輯唱片「難以忘懷」(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由於博諾的努力獲得各界的認同,也許就是在薩克斯和桑莫斯的推薦下,在2001年6月獲哈佛大學頒發榮譽碩士學位,並在甘迺迪學院國際發展中心第一屆畢業生慶祝晚會上發表演說。柯林頓曾在慶祝債務解除提案通過的演講會中稱讚博諾是位頭腦絕頂聰明,且帶動了美國政治階層的文化覺醒。
在結束窮國債務任務後,博諾立即展開新任務,要為非洲愛滋病奉獻心力,他想敦促富裕國家以擴大國際貿易的方式對非洲提供醫療援助。為此,博諾再度請教貝羅這位保守人士的看法。雖然貝羅敬重博諾的為人,也很願意相信博諾所提辦法能收效,但以經濟研究專業角度看卻不能相信,貝羅倒希望博諾將其遊說長才用到鼓吹自由思想上,因為自由思想才是創造經濟成果的要因。我實在很想問貝羅,為何不當面說服博諾這樣去做。或許貝羅已經提了,但博諾沒反應,或許根本沒機會說,或者在一段時間之後貝羅才想到此妙方。到底如何,很可惜的是,貝羅對此都沒有交代。


2003年12月,博諾與美國歌星碧昂絲(Beyonce)參訪南非的Baphumelele兒童之家。南非由於許多小孩無家可歸,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愛滋病的高危險地區。


博諾(左)與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右)共同出席對抗愛滋病的演唱會。

博諾是所有藝人的標竿

2004年5月,博諾又在美國費城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頒贈,並當場發表一篇感人演說,內容主要仍在為第三世界爭取福利,繼續為非洲的人權、貧窮等問題發聲,認為西方社會對改善第三世界經濟狀況責無旁貸。由此可見博諾的善心和善舉並非一時心血來潮,也非三分鐘熱度的作秀,的確是長期間持續熱心奔走。單看博諾的此種耐心和堅持,就已夠讓人感佩的啦!
三年後的今天,再看到博諾為著名經濟學家《終結貧窮》一書的序文(其實該文寫於2004年),更明白博諾為第三世界赤貧者和眾多愛滋病等諸種致命疾病患者奔走的毅力和苦心,也更讚嘆一位搖滾歌星竟能一往直前持續投入如此艱鉅任務,無怪乎會被列為全球百大影響人物之一,而且擺在「英雄和聖者」行列裏。

雖然能有博諾如此作為的外國藝人也不多見,但我們卻時常看到不少外國影歌星做大善事甚至於為人權、公理、正義挺身而出,如李察‧基爾(Richard Gere)為西藏多方奔走;金‧凱瑞(Jim Carrey)公開替「人權行動中心」與「美國緬甸運動」等團體發聲,呼籲美國人加入一項全球性活動,要求緬甸軍政府釋放民主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米雅‧法羅(Mia Farrow)、前披頭四主唱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等,皆先後針對2008北京奧運,公開採取抵制或杯葛或公開要求中國改善人權等行動。而從事慈善事業者更比比皆是。

相較之下,台灣藝人雖也不乏從事大小善事者,但時常鬧花邊且嗜藥、吸毒不良示範者卻更多呢!何不多多向博諾看齊呢?(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乍看這樣的一個問題,讀者們是不是會覺得是「幼稚園」的問題,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嘛!」可是,由「空屋」的存在和「空屋率」的數據來看,不免就會有「房子在當今社會裡只是用來住的嗎?」之疑問。
  • 近日,油價連番上漲成為焦點話題,主因是國際油價迭創新高,經由每週1次浮動油價機制運作,不但油品消費者的荷包嚴重縮水,民生必需品也醞釀漲價,而計程 車、公車票價也有上調的聲音傳出。消基會董事長為消費者請命,呼籲經濟部和行政院不應視若無睹,宜全面重新檢討浮動油價機制,還給消費者一個公平公正的消 費者環境。
  • 據統計,台灣人民擁有「自我住宅」的比率相當高,以台北市來說,2005年高達80.86%,而且呈現年年向上升的趨勢,比起其他國家的城市,也大都來得高。對於年輕朋友來說,這個數字或會引起猜疑,因為「無殼蝸牛」俯拾即是,而放眼一看,租屋者可是一籮筐呢!如果你知道這是「家戶」為單位的數據,或許就會釋懷了吧!
  • 暫凍兩週的台灣油價,在8月14日經濟部長宣布9月1日實施新浮動油價機制,並自15日零時起油價調降0.7元,未來兩週均不再調整後,風波雖暫止息,但問題並未能解決。主因是油價決定未由當今的政治議題回歸經濟本質。
  • 最近,由於一些民生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引發各界嚴重關切,呼籲政府出面管價的聲音到處聽聞,公平會也果然對某些業者開罰。不過,在一個自由民主社會裡,政府的管價行為或許弄巧成拙,反而對消費者造成「愛之適足以害之」後果。不必說什麼大道理,就由兩則東西方的歷史例子來說話。
  • 「理財」是絕大多數現代人熱衷和必備的功課,理財的目的想必是要獲取更多錢財,累積更多的「財富」,其最終目的應在增進生活福祉、快樂。如果是這樣,偏向有形資產或錢財的財富,真是快樂幸福的源泉嗎?我們由數個案例來探討。
  • 日前,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等單位在台北舉辦了一場「海耶克、夏道平與殷海光: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思想」學術研討會,本年正值夏道平先生百歲冥誕,會議主題很自然地置於夏先生。
  • 9月底,立委帶頭揭發森青利通傳銷北區分公司,以「找兩個人月入百萬」為號召,吸引無知學生繳交3年19萬8千元購買產品入會,入會後又向學生洗腦讀書不重要,許多學生因此休學。多位父母憂心子女放棄學業,集體控拆森青利通沒良心,騙錢又教壞孩子。
  • 在充斥八卦、羶腥、紙醉金迷、嗑藥、吸毒的影藝圈報導,很難得見到一則溫馨又令人不捨的新聞。那是美國老牌演員保羅紐曼(Paul Newman)五月二十五日在美國電視上接受採訪時,突然宣布正式息影,結束他五十多年來的演藝生涯。
  • 時光飛逝,素有「光輝」之稱的十月已悄然來到。在台灣,之所以有「光輝十月」,那是因威權體制時期該月紀念假日特多,慶祝活動一波接一波。不過,自從台灣走入「民主」之後,十月就黯淡了下來,不但以後「偉人」的生日或忌日都不再被放假紀念,甚且受到批判,如今竟連雙十國慶日都受到強力質疑,關鍵就在台灣或台澎金馬是否稱得上「國家」?是的話,名字到底要叫做什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