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魷魚平

文、圖/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30多年前,任職外商化學公司的堂哥,打算介紹我去外商工作,並請我吃魷魚羹。堂哥當時從事業務工作,常四處走動,對於各個角落好吃的地方十分熟悉。

這家魷魚羹的滋味真好,尤其九層塔葉子搭配得十分恰當出色。

我沒有接受堂哥的邀請去外商工作,而堂哥也遠去美國多年。

突然想起那段往事,特別搭計程車前往品嚐魷魚羹,當我提及環河北路魷魚平,想不到這位計程車司機先生,如數家珍地和我談及這家店老板如何從小攤變成店面,40多年來堅持品質,生意興隆,就算身體欠佳還堅持工作,恆心毅力令人欽佩。

下車時,在魷魚平店前停著一排進口轎車,顯然吃客不少,和司機先生打趣,佩服這家店的魅力時,司機先生倒反跟我說道:「這些人是自己駕車來,而你是有司機載你來的哩!」

說的也是!小小的趣味和經驗,還真令人高興,值得回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的外甥和外甥女有的在美國、有的在台灣的醫學院學習成為醫師。從他們一路走來的過程,知道成為一位醫師,尤其成為一位專科醫師,所接受的訓練是不分晝夜、十分嚴格的。也因為嚴格的訓練,練就一套讓病人能夠解脫病痛的功夫。
  • 農場的主人是一位法裔加拿大人,大家都叫他皮爾。

    皮爾年輕時就來台灣求學,然後在高科技界發展,做到高階主管後,毅然地改當成農夫。

    農場在台灣北海岸石門,我們一家人和皮爾的好友相約,一同來到這長滿木麻黃的海邊農場。

    已近70歲的皮爾精神奕奕地歡迎我們。我們在海邊的步道上,欣賞落日和享受海風拂過的輕爽。之後,接受皮爾一家人為我們準備的有機蔬菜的晚宴。

  • 幾年前,在地區社團中和一位長輩學習,舉辦一連串為期一年的「凝聚台灣的生命力」為主題的各項活動。

    在社團中,我們稱呼這位前輩他的nickname(暱稱)——BRAIN,是一位在台灣廣告界、媒體界上具有一言九鼎份量的長者。

  • 黃師傅收了兩位學徒。從事男士理髮的黃師傅,一直在尋找他的接班人,但願意靜下來一步一步學習的年輕人並不多。年輕人寧可去速食店打工,也不願意整天從早站到晚,聽人使喚。

    其中一位學徒還是新埔工專畢業,再就讀二技電子工程系的高材生。

  • 生活上的方便性是居住在台灣的人最大的福氣。

    除了24小時的便利超商、書店、小吃之外。醫療上的水準、普及和便利,也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提並論的。雖然如此,大部份的診所醫院周六、周日還是不看診,因此在周末、周日有了病痛只能求助於醫院急診室了。

  • 從桂林路底堤防的水匣門向左走是往大稻埕的河濱公園,往右行是華江雁鴨公園。

    這回往雁鴨公園方向走去,覺得比河濱公園視野更加遼闊,主要是淡水河在這兒是和大漢溪、新店溪的交會。

  •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博士,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用攝影機記錄台灣原住民文化的點點滴滴,對原住民的田野調查有很深入的觀察和探討。隨著攝影器材的精進普及,不必再用傳統笨重的八厘米攝影機做拍攝工具,也使得拍攝研究各個角落人民生活特色的影片紀錄,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
  • 好友陳老師的女兒是哈佛大學的建築學碩士,條件好,因此要找的結婚伴侶相對難遇,如今終於要結婚了,我們為她感到高興。
  • 在竹科上班的女兒假日回家,全家到一家江浙小館聚餐,老板推薦我們紅條(魚名)清蒸,老板還特別地把要清蒸的魚讓我們瞧瞧,看來還是十分鮮亮,想必一定好吃。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