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獨立的小孩(7)責任心

張玲霞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通常沒辦法理解自我尊重的意義,自然更沒有生活自理、獨當一面的機會。讓孩子對己做的事或承接的事負責,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關鍵。

讀書、寫作業、打掃教室或別人交付的事等,都是孩子該負責完成的事,如果孩子想推諉或輕忽不做時,父母應該堅定立場,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就該負責做好」,孩子的責任心就會萌生。

萬一孩子出狀況了,例如玩球時不小心打破玻璃,或騎腳踏車撞毀鄰居的花盆等,這時孩子年紀還小,不會賺錢,父母理當替孩子賠償。但是,關鍵不是只替孩子賠償或責罵一番了事;而是應該在賠償之後,和孩子討論出一個還錢給父母的方案。

例如,由孩子每個月的零用錢中扣除一部分,連續扣三個月作為償還;或是替家人倒五個月的垃圾等。這樣孩子不但不會起反感,還會從中學習到「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態度。

如果一味的出錢替孩子擺平過錯,卻不要求孩子負責,孩子所得到的訊息是「反正爸媽會用錢擺平」、「做錯又沒關係」,然後繼續犯同樣的錯。

「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平日可以

讓孩子勇於負責任事,過程中不但可以學會處理事情的技巧,也是成為「可以交付重任的人」的良好訓練,有利於將來在社會人群中交往;
f?
讓孩子用零用錢賠償自己的惡作劇或錯誤行為,必要時停止或扣除零用錢作為懲罰;
f?
老師、同學、父母或親友託辦的事,一定要要求孩子負責完成,不能讓孩子以「忘記」、「不會做」或「沒時間做」等理由推拖了事。

如果孩子推拖諉責時,幫助孩子思考,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再想想自己的責任。

孩子因為愛玩、輕忽而忘記做該做的事時,父母不宜息事寧人,才不會讓孩子的責任心消失。一定要有所行動,例如和孩子一起討論、想辦法補救:請託付的人延期,另定一個時限,然後在時限內完成等。

萬一事情最後還是因為沒辦完、做好而被處罰,也應該引導孩子坦然接受與面對,不能因為害怕責罰而逃避、說謊,更不能過度袒護孩子。否則,孩子不但學不到教訓,日後積久成習,會慣性的出現更多不當的行為,以及不負責任的舉措來,變成師長親友中不被信任與託付對象。

摘自:新手父母出版《培養獨立的小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日前出了新書「歡迎大家收看—王偉忠的※◎△#……」,因此,在出版社網站上回覆讀者提問,他鼓勵年輕人要保持熱忱,培養獨立思考的空間,凡事都應該靠自己去嘗試,要有勇氣去面對難題。

  • 父母可以向孩子說明,起床、準備上學是自己的事,自己沒做好,就應該設法改進。
  • 孩子的臥房是他們睡覺、讀書或玩樂的主要場所,孩子如果能夠自己動手整理,養成整潔的好習慣,比較不會找不到東西,也比較不容易生病。整潔的環境,有次序的擺放,還可以把孩子處事的思考力,訓練得俐落、清楚,有益於培養好的為人處事態度。
  • 很多人誤以為學習理財就是學會生錢之道,就是投資賺錢。事實上,理財的真正意義是較寬大的,包括善用錢財、善於管理家庭經濟,使生活品質提高。如果孩子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不知道用錢與賺錢的道理;又只專注在讀書取得高分,普遍缺乏經濟觀念,當然就容易有花錢如流水,重複購買性質相同的玩具;玩過、用過的東西也不曾愛惜,壞了就丟,再買新的;用錢不眨眼等濫用金錢的壞習慣了。
  • 不少的心理學家相信,一個人的個性,會影響他未來的格局。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有「不想工作」的傾向,除非受到極大的刺激,否則期待孩子「年紀大時會好轉」的機率並不大。因此,父母除了要教孩子「釣魚」,還必須引導孩子願意垂下釣鉤去「釣魚」才行,否則將來孩子還是會是父母的沉重包袱。

  • 耐心可說是指孩子的忍耐力、毅力與自制力的綜合體,是孩子「延遲享受」時必備的個性特質之一。一個具有耐心情的孩子,大多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簡稱「自制力」,能夠生活自理,遇事能夠經久等待。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