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修練──以「康柏電腦公司」案例解析(中)

【理論架構】飲酖止渴 系統基模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飲酖止渴的例子:現金流量問題

「飲酖止渴」(Fixed That Fail)的系統基模,是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中關於探討長短期對策所提出的;這個基模指出我們個人或群體經常使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方式來處理問題,雖然短期內帶來正面的勝利,但卻夾雜著長期嚴重的衰退。在這個基模中,人們通常看得到自己的舉動可能帶來危險,但他們卻覺得當下別無選擇。

這個基模的中心思想是,今日你所要解決的問題,當我們拉長時間看時,會發現這個待解決的問題,竟起因於昨日所採行的解決方案。當人們為求解救眼前困難,往往採用快而立即見效的對策,就有如為求短暫暢快而喝毒酒來解渴,但卻為日後造成更嚴重難解的問題。

「飲酖止渴」無處不在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人們不知道採取這樣快速因應對策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事實上,人們既使知道,還是會照做不誤!為什麼?因此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眼前就立刻要承受痛苦。在企業中飲酖止渴的例子非常多,常見的例如:緊縮員額來降低成本、加速處理顧客訂單、降價來提升銷售量……等等;其實個人方面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吸煙來提神或增加靈感、藉酒澆愁、吸毒來尋求快樂或刺激、借高利貸來償還短期債務……等等;政府施政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包括失業補助來救助失業勞工、藉由媒體控制來箝制人民的思想……等等。

如圖1,當面臨一個待解決的問題,個體與群體通常會選擇一個短期可以解決問題症狀的對策,以解決當下出現的痛苦,因此我們可以了解此一對策必定可以短暫舒緩問題症狀,把情況好轉,在圖中問題與對策的環路便指出,當問題出現(或增加),採取的對策就增加(+),而對策執行便可以解決或減緩問題(-)。

但這一對策通常伴隨著將來的禍患,我們稱此為「後遺症」,在圖1中,當對策增加就跟隨著後遺症的增加(+),而此後遺症在經過一段「長時間後」必然又帶來了問題的再現(甚至更嚴重的問題)。也正因為後遺症會經過比較長的時間後才會使問題重現或變嚴重,所以我們通常不會正視其嚴重性,而依賴短期可用的解。

以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來看,當一個人面臨了財務問題,也就是缺乏現金可以周轉,特別是他又發生很多緊急事件,為了解決此問題,他可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借錢(包括用現金卡及地下錢莊借錢)。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不能用短期解-借錢,但是如果此人常常依賴此短暫解而不思考有無辦法解決長期資金周轉問題,那麼反而會因為他這一常常借錢的舉動而造成長期他必須再負擔更多的利息支出,加重了財務問題。

因此,這個基模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將眼光放在長期思考問題。如果可能的話,完全排除那種短期對策。除非短期對策只是用來換取時間,以尋求更妥善的長期解決方案,那麼我們可以稍微用一兩次的短期解,但必須堅持長期對策,不要再繼續使用短期方案下去。

聖吉《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提到具體應付「飲酖止渴」的策略包括:

1.增加對後遺症的警覺:認清並承認所謂的「對策」只不過能暫時緩和症狀。

2.減少採用「對策」的頻率及每次同時採用的「對策」數目(就好像藥物的處方一樣,當問題的「解決方案」混在一起時,後遺症也會大幅增加。)選擇那些後遺症最不嚴重或是你比較能夠處理的對策。

3.自己問自己這些問題:你能不能處理或減少你不喜歡的後遺症?有沒有任何不會帶來可怕後果的「替代對策」?你真的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嗎?或是經過一段長時間以後,系統自己會不藥而癒?

4.重新架構並描述根本問題:放棄只針對症狀的對策。每個會引起反彈的對策都是受調節環路中隱藏的目標所驅策,所以要把目標說清楚。究竟你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例如,假如問題是目前的獲利狀況,那麼短期的財務收入是最好的目標嗎?還是目標應該是健全公司的長期財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管理者在經營企業時感到最困難事就是在逆境中做決策,逆境做決策的困難是在於當下你能不能清楚地去做正確的事。因為一旦決策做得不好,可能公司就一毀到底,也可能短期變好長期更糟!
  • 良好的閱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無限可能,包括教育機會、學術成就,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獲得成功。
  • 良好的閱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無限可能,包括教育機會、學術成就,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獲得成功。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有效的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值得學習。以下幾個策略可以幫助學生以最佳的方式管理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