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交流二十年 海基會總結經驗展望未來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台北一日電)兩岸開放交流屆滿二十年,為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並探究二十年來所衍生的問題,海峽交流基金會即將展開一系列活動,希望台灣社會內部藉此機會進行深度反省與思考,該會並嘗試作一個階段性的經驗總結,當作未來兩岸進一步交流互動的政策參考。    
政府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開放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迄今屆滿二十年。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游盈隆今天表示,海基會自成立以來即受政府委託處理兩岸事務,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成果。

他說,在兩岸開放交流屆滿二十年之際,海基會規劃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包括與公共電視台合作拍攝「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紀錄片、進行「台灣人民對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的認知與評價」全國性民意調查、十二月七日起一連兩天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辦「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出版相關論文集與會議實錄等。

他表示,「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紀錄片,原定今日於公視頻道公開播映,雖然公視製作團隊全力衝刺,但因交流涵蓋層面廣泛,為了更具體而微地呈現二十年來兩岸交流的多元面向,因此決定在內容進一步做充實與補強後,再另擇期播映。

回顧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的過程,游盈隆指出,各界應該以客觀、超然的歷史觀點來檢視。例如外界批評現在的執政黨「鎖國」,但實際上,從「三不」政策到「戒急用忍」都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兩岸政策,反而是民進黨執政之後採取了較和緩的開放措施,如果漠視這些事實,就會落入歷史的盲點。

游盈隆認為,如果由中共十七大的政治報告內容來看,胡錦濤有關對台政策的八百三十八個字,基本上仍是延續鄧小平與江澤民的對台指導方針,而且兩岸政治、軍事與外交對峙的本質依舊,對於部份人士期望透過兩岸的相關交流去改變中共對台政策的思維,實在不必存有太高的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