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能修才換零件 花蓮修車達人修車做功德

人氣: 125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十八日電)經濟景氣不佳導致民眾緊縮各項消費支出,許多車主減少車輛進廠維修保養的次數,因為受不了進廠更換零件的開銷,導致汽車修理業受到嚴重波及,花蓮吉興汽車保養廠老闆徐志剛則是逆境求生,堅持能修就修,除非無法修理,否則絕不換新零件,幫車主省下不少冤枉錢。

在花蓮縣吉安鄉開設吉興保養廠的徐志剛,從民國八十年投入這行至今,歷經汽車修理業的榮景和慘澹歲月,他指出,大約民國九十三年以前,當時景氣還算好,花蓮各汽修廠每天的營業額平均約有二萬至三萬元,當時業者幾乎天天加班,但九十三年後,營收狀況逐年惡化,今年至今每天平均約只有六千多元。

徐志剛指出,景氣不佳導致車輛進廠維修保養的型態發生劇烈變化,因一般車主並不清楚車輛機械相關知識,以前景氣好進廠維修時,多是直接更換新零件也不會心疼,但現在景氣不好,車主擔心車輛一進廠又要花一大筆錢,導致進廠次數銳減,汽修廠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幅滑落四成以上。

「其實車輛絕大部分的零件都可以拆解修理,不一定要更換新零件」,徐志剛舉例指出,客戶有一輛歐洲高級轎車的方向機柱磨損,行駛時遇到坑洞都會發出﹁鏗鏗﹂的聲音,原廠說需要更換新的方向機柱,價格要七萬多元,但他檢修後發現,只要更換內部襯墊即可,結果總共只花二千元就搞定,幫車主省下六、七萬元。

徐志剛表示,有不少車主送車進廠時,總是認為必須要更換新零件,但他的原則是就是「能修就修,實在不能修理,才建議換新零件」,這樣其實對於環保工作也有好處,能修理使用的零件實在不必要急著換新,不過如果是與安全性有關的零件,他還是建議應換新品比較安全,畢竟行車安全性是最高考量。

「直接換新品雖較省事,業者的利潤也比較高,但車主的花費當然較大」,徐志剛舉例說,常見車輛進廠更換冷氣壓縮機,但其實並不一定要更換新壓縮機,因為最常見是線圈或離合器故障,只要處理這部分就可恢復正常運轉,大約只要花個一、二千元即可,而不必花四千元至八千元換新的冷氣壓縮機。

堅持﹁修理優先﹂的原則,是否會影響營收?徐志剛笑著說,他也很想省去修理的麻煩,能直接更換新零件多賺一點利潤當然很好,但車主的手頭都很緊,他覺得少賺一點也無所謂,能幫車主修好車又能省錢,也算是功德一件。

評論